|
在山东港口日照港岚山港区30万吨级油品码头,船舶停靠进行卸油作业。 新华社发
|
《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以下简称《文选》),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关于经济建设最重要、最基本的著作。这些著作集中体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我们在新征程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指导中国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创性地回答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所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包含着揭示经济运行规律、指导经济工作实践的系统理论概括。习近平经济思想博大精深,内容极其丰富。我们学习《文选》,首先要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经济航船行稳致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提出的这个重要论断,强调了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这个重要论断也强调了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系统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体现在国家政权机构、体制机制的设计和运行之中,从而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经济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中心工作,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经济工作千头万绪,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这些关系的统筹处理,需要完善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强党中央对发展大局大势的分析和把握,及时制定重大方针、重大战略,作出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作,确保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各级党委必须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抓高质量落实,从而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扎实推动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文选》开篇就强调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这一重要使命。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以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依据,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价值取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仅要瞄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而且要重视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强化民生兜底保障,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社会救助、抚恤优待等标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等。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全面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企业家、创新人才和各级干部创造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环境;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等问题,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体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支柱作用 《文选》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所作的多方面论述,构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问题的重要内容。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可撼动,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要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按照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要求,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任何想把公有制经济否定掉或者想把非公有制经济否定掉的观点,都是不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都是不符合我国改革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这是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 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反映生产关系运动规律的特点,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必然要求。 对政府和市场关系作出新定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起积极作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新的科学定位。它明确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完善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路径。 《文选》多处谈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准确把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中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就市场而言,要将它的职能定位在提高经济效率上,以价格决定机制、竞争机制等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提高微观主体的积极性和经济效率;就政府而言,要将它的职能定位在宏观经济引导上,从顶层设计上把握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从宏观调控角度引导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等,既不缺位,也不越位、错位。 只有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能够发挥其配置资源的应有作用,使政府发挥其宏观调控和监管等积极作用,才能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健康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选》在明确阐释由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构筑的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及其关系基础上,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变化,将贯彻新发展理念与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等联系起来,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新发展阶段所存在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的深谋远虑,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习近平经济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举措。一是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根本任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举措。二是积极推进城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部署实施经济发展新战略,如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四是建设包括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等在内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五是通过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六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所有这些方面,构成了我们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中国深度融入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化对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认识》中明确指出:“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我们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集中反映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观点。 按照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战略部署,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是为了使中国在聚精会神搞建设的过程中,在把立足国内、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长期战略的同时,打开大门,更好地学会充分利用外部条件,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丰富对外开放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不断优化我国经济结构,不断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从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动力。 习近平经济思想还揭示了,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同时,必须坚决维护我国发展利益,积极防范各种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安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关于对外开放问题的新创见。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