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要闻
2025-04-22 星期二
重庆全力推进“教育强市区县行”产学研促进行动——
实验室和生产线“同频共振”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在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专业实践。学校供图

  视觉中国供图

  2024年起,重庆市启动“教育强市区县行”产学研促进行动,聚焦“优化培育机制、完善服务转化、健全对接机制、强化保障体系”四维发力,构建“需求牵引—精准供给—高效转化—服务升级”的全链条生态

  行动实施一年来

  重庆高校专利向区县企业转化金额突破1.7亿元

  与区县校企共建研发平台120个

  解决区县企业技术难题1000余项

  在长江师范学院页岩气化工新材料市级重点实验室里,刘方乘博士正带领团队合成相关功能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攻关页岩气提氨技术,其研发的金属有机框架陶瓷膜(MOF)有望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在环西南大学生态圈,生物接种剂等2700余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带动农业增产20%以上……这些场景,正是重庆市“教育强市区县行”产学研促进行动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重庆以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抓手,破解高校科技成果“不能转、不会转、不好转、不愿转、不敢转”难题,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西部科教重镇,重庆拥有78所高校、6.5万名科研人员,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大量专利“沉睡”在档案柜中。科研评价“重论文轻应用”、中试环节薄弱、校企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导致高校创新潜力未充分释放。

  2024年起,重庆市启动“教育强市区县行”产学研促进行动,聚焦“优化培育机制、完善服务转化、健全对接机制、强化保障体系”四维发力,构建“需求牵引—精准供给—高效转化—服务升级”的全链条生态。

  行动实施一年来,重庆高校专利向区县企业转化金额突破1.7亿元,与区县校企共建研发平台120个,解决区县企业技术难题1000余项,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含金量”显著提升。

  在重庆邮电大学“工信部智能汽车专精特新产业学院”,长安汽车工程师与学校导师联合授课,学生大三即参与企业的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项目。这种“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正是全市59个现代产业学院的共性实践。立足服务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等“六区一高地”建设,重庆打造29个特色优势本科专业群和67个“人工智能+”学科群。分类布局13所高水平“四新”建设高校、58个专业特色学院,创新实施“扶特扶新计划”,支持办好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特色专业和新兴专业。坚持“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开展“专业服务区域发展匹配度评估”,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相关匹配度达到90%以上。

  依托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更多“实验室成果”加速向中小微企业流动,如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吴頔副教授团队研发的生物接种剂,通过生态圈企业获投资经理人200万元种子轮投资,目前已获批的1项授权发明专利在辣椒等多种作物上取得显著示范效果,可显著降低土传病害的发病率,同时实现磷肥用量减少15%至40%。

  在铜梁区,重庆理工大学副教授王忠维挂职某电子器件企业“科技副总”,带领团队攻克了接插件贵金属梯度纳米耐磨涂层制备工艺难题,极大推动了企业降本增效。全市选派的2174名高校工程师中,132名“科技副总”深度参与企业研发,推动产学研合作项目占比达70%。通过“双千双师交流计划”,5854名企业技术骨干走进课堂讲授实战案例,354个专家服务团下沉区县“把脉问诊”,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车间里,把课堂搬到生产线上”。

  “过去成果转化需层层审批,现在学校赋予团队95%收益权,我们干劲更足了!”重庆交通大学某新材料团队负责人表示。随着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以权代股等改革试点推进,12所高校建立“负面清单+尽职免责”机制,科研人员转化积极性大幅提升。重庆市教委设立“助力区县专项”,将校企联合攻关项目比例提高至80%,3.2亿元横向经费反哺科研,形成“需求—研发—应用”良性循环。

  数据看实效。重庆高校联合企业制定行业标准80项,开发新产品244个;环大学生态圈孵化科技型企业3206家,带动就业2.3万人;分类布局13个区县与高校签订战略协议,50余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对接397场次……这场教育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重塑区域创新版图。

  “‘教育强市区县行’产学研促进行动不是单方面输出,而是构建共生共荣的创新共同体。”重庆市教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重庆将深化“四链融合”机制,推动环大学生态圈提质扩面,探索“明月湖模式”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加快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市。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新闻·要闻 02实验室和生产线“同频共振” 本报记者 杨国良2025-04-22 重庆全力推进“教育强市区县行”产学研促进行动—— 2 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