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城市职业大学作为广西首所全日制职业本科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在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创新精神的同时,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一系列教学举措,引导大学生掌握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实现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培育出更多综合素质良好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健全保障机制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学校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互助共建大行动”,在深入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点的基础上,以组建互助共建群的方式与其他院校交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在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咨询、活动宣传、预防干预等方面开展深入的交流探讨,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思路对策。同时,学校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通过开展相关的宣传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放松身心,使其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配套开设心理健康咨询辅导中心,包含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沙盘治疗室、情绪宣泄室等,让学生通过口头倾诉或者身体剧烈运动的方式宣泄内心压抑的情绪,达到心理调适的目的。此外,学校还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面向辅导员、班主任等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辅导培训,针对心理问题评估、谈心谈话技巧等开展系统培训,提升他们的心理辅导能力;开发适合学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让他们系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能够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读懂学生,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鼓励相关教师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将教学实践经验转化为规范化、科学化的理论成果,也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优化课程体系 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依托理论课堂主阵地,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各类心理问题产生的内在原理与机制,培养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因此,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起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其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公共基础必修课,旨在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能够及时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创新引入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模式,让学生深入具体情境锻炼心理问题应对能力,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培养良好的自我认同感。同时,学校也非常重视线上心理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引入“沟通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学”“当代青年心理学”等相关课程,采用线上学习、实时测评的方式,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心理学知识,形成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此外,学校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邀请心理学领域的著名教育家、咨询家进校开设讲座,围绕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人际关系、情感处理等内容进行全面讲解,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有效提升学生对各类心理问题的认知水平,也使得在场教师以更加积极有效的方式开展心理辅导,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拓展实践育人载体 营造和谐友好的校园氛围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支撑。学校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他们缓解压力、释放情绪,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日常校园生活,营造理解、尊重与支持学生的校园氛围,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其一,组织开展心理情景剧大赛,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围绕学生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表演,深入剖析故事中的主人公形象及其面临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从更高的层次反观自己的生活,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其二,利用“5·25”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等契机,举办具有鲜明特色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鼓动人心”“团队神笔马良”“指压板跳绳接力”等趣味运动项目,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促进学生交流与沟通,有效缓解学业压力;实践活动中,学校让参与者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烦恼与心事,并投入“情绪粉碎机”,使其更好地释放压力,消除负面情绪。其三,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资助育人有机结合,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心理素质辅导活动,通过“重走长征路”“月球漫步”等趣味游戏,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职业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构建完善的教学方案、成立专业化的育人团队、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打造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心理健康服务,对于培育学生积极乐观、平和稳定的心态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学校将继续努力,深入探索更加科学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柳英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