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教改风采
2025-04-20 星期日
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聚焦课程思政 探寻英语教学改革路径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也是提升高校整体思政工作水平的有力举措。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以新时代国际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以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为目标,不断推动英语专业教学革新,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英语专业建设

  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学院为推动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围绕“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英语专业建设,结合英语专业实际情况,将英语专业教育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大力推进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学院以系统构建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为基础,以强化课程思政组织领导和基础支撑为保障,形成了全面规划、统筹协调、多方联动、责任落实、特色打造的课程思政建设格局,发挥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成效,深刻把握英语专业教学的特色与规律,以实现英语教学知识传授、价值观塑造和能力培养为综合目标,进而实现语言目标与思政目标的高度衔接。例如,英语阅读系列课程的教学目标原为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学院推进英语教学改革,将着重补充德育目标,确立“语言知识、语言能力、德育素质”三维育人目标。

  丰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

  深入挖掘教学资源

  2023年内蒙古工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课程思政的英语阅读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认为,高校英语教学承载着十分重要的育人功能,其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道德观念等都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学院充分挖掘英语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育人元素,树立以英语德育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职业理想与道德教育等,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人文素养、职业素养、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学院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引导学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学院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将中西文化融入英语课堂教学,在对比学习中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辨别能力,鼓励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激发英语教学新活力

  学院不断激发课程思政创新活力,用校园活动开辟“第二课堂”,拓展“大思政”教育场景。学院组织“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内蒙古工业大学初赛,以赛促学,充实学生的英文词汇,提升学生的英文表达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育家国情怀。学院依托社会“大课堂”,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社会责任意识,让学生获得思想道德上的滋养。学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组织学生开展“蒙古马”民族团结进步专项实践活动,以志愿服务活动、实践调研活动、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为主题,切实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鼓励学生为祖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学院与呼和浩特博物馆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利用文化资源的思政育人作用,进一步拓展文化传承与对外传播研究新领域,并充分利用自身的语言服务优势,助力博物馆对外文化宣传工作,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强化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健全课程思政建设机制

  英语专业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是课程思政全面开展的第一责任人。教师要明道、信道,做好榜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用过硬的专业知识教育学生,用高尚的品德感染学生。学院制定教师培训发展计划,举办“课程思政系列讲座”,针对课程思政建设问题开展前瞻性研究;支持协助教师参与英语教学改革项目,如“基于课程思政的英语阅读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等项目,为推动学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提供支撑。此外,学院还不断健全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机制,从评价机制、协同机制等入手,为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基础保障。

  未来,学院将持续推进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强化思政教育在英语教育中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作用,充分发挥英语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优势,深入挖掘英语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英语教学体系,助力英语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姬京彤 孙婧)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03聚焦课程思政 探寻英语教学改革路径 姬京彤 孙婧2025-04-20 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2 2025年04月2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