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9 星期三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产教融合 数智驱动 创新引领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健康中国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需求为牵引、以数字技术为引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产教融合、数智驱动、创新引领”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为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聚焦产业需求

  打造产教融合新高地

  学院立足农业院校特色,精准对接食品产业转型需求,与正大集团、扬翔股份等龙头企业共建省级现代食品产业学院和健康食品产业研究院,形成“校企协同、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产教融合生态圈。依托华中农业大学襄阳书院教学基地,联合正大、盼盼、古襄阳等企业打造省级新工科实践基地,创新“教室—车间—研发中心”“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与湖北华贵食品合作构建的“打造乡村振兴校企科技合作模式 构建水生蔬菜产业人才培育链条”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成为产教深度融合的先进典型,实现“企业命题—师生解题—成果转化”良性循环。学院还牵头成立湖北省畜产品加工、食品安全、淡水产品三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校企联合攻关关键技术,搭建覆盖农产品加工、功能性食品开发等全产业链的实践平台。构建“产业学院+研究院+创新联盟”的协同育人矩阵。近5年,累计转化科技成果70余项,孵化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0余项,实现科研与产业的精准对接。

  强化数字赋能

  构建智慧育人新模式

  学院以“人工智能+人类智慧(AI+HI)”深度融合为核心,构建“平台+资源+场景”数字化育人体系,推进教学全流程智慧化。学院探索搭建的工程认证支持系统已对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通过课程资源、学习数据与师生互动的数字化呈现,实现课程质量可视化监控和持续改进全流程智慧化管理。智慧课程平台集成学习行为分析模块,通过生成知识掌握热力图,辅助教师精准定位共性知识盲区。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全覆盖配备智慧慕课、知识图谱、虚拟仿真实验、数字化实验课和数字教材。已建5间智慧教室和智慧实验室,实现差异化实验教学、互动化实验课堂、智能化实验室安全管理、科学化实验室运行。日常使用的“有教灵境”智慧实验室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获评教育部门首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2门课程入选国家级别一流线上课程,2项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获批省级一流虚拟仿真项目,2项数字赋能教育教学主题教改项目立项省级教改项目。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理论与实践”主题系列培训累计46场,显著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进而推动传统课堂向“AI+HI”教学模式转型。

  深化创新驱动

  培育卓越食品科技人才

  学院以“创新引领、交叉融合”为理念,构建“本硕贯通、学科交叉、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体系,开设“食品+数据科学”“食品+生物技术”“食品+经济学”等跨学科课程群,推行“导师制+项目制”培养模式。国际化培养成效显著,承办第五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上千名国内外学者共同聚焦食品科学与营养领域前沿研究进展和动态,有效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增强其对全球食品科技前沿的敏感度与跨文化沟通能力;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国际高校共建联合培养机制,为学生搭建直通全球学术前沿的成长通道;学生参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实习项目,在实战中锤炼全球治理参与能力。依托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门重点实验室,学院联合湖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头部企业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搭建多主体联动的创新创业空间。近5年,累计2000余人次参与400余项国家级别、省级、校级比赛项目,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等国家级别奖励94项、省部级奖励385项。此外,学院还发起大学生“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品牌活动,联动36所食品专业高校在23个省份开展科普宣讲289场,惠及超5万人,被多家权威媒体关注报道。学生社团“食品科学技术协会”深耕中国饮食文化的宣传推广,已在16个省份开展调研项目36项,获评“全国优秀饮食文化学生社团”,形成专业实践与文化传承双驱动的育人特色。

  面向未来,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将持续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数字赋能、深化创新驱动,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卓越食品科技人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华农力量”!

  (徐晓云 刘友明 曾青)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07产教融合 数智驱动 创新引领 徐晓云 刘友明 曾青2025-04-09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2 2025年04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