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幼儿园是重庆市一级幼儿园、示范幼儿园。自20世纪90年代起,幼儿园以“心手相牵 幸福共长”为核心理念,聚焦情绪管理等六大能力,构建“幸福魔方”三维教育模型,形成全链条育人生态。 提出“六字策略”,解锁全场景育人体系 幼儿园创新提出“全、细、润、延、合、评”的“六字策略”,将社会情感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情绪花园”互动墙引导幼儿用表情符号表达情绪,教师通过《情绪观察量表》实时记录,小班幼儿学会用“开心”“生气”描述感受,中班教师则用“心情温度计”帮助幼儿量化情绪强度。占地4000平方米的“魔方森林”角色体验区内,幼儿在模拟超市、模拟医院等场景中学习现代社交礼仪,通过“扫码支付”“体温检测”等数字化互动,大班幼儿冲突自主解决率从15%提升至68%。在离园前的“星光时刻”分享会中,幼儿用绘画、故事复盘情绪,教师同步记录幼儿的成长变化。 在“全周期进阶”培养中,幼儿园构建“3—6岁螺旋目标体系”,形成递进式指标。小班通过《哭和笑》角色扮演理解情绪多样性;中班在“水稻奇遇记”劳动项目中,让幼儿体验从插秧失败到成功培育稻田的过程;大班运用“情绪温度计”工具使幼儿在5分钟内平复愤怒情绪,情绪识别准确率提升42%。在重庆市市级、区级竞赛中共有320人次获奖,情景剧《独一无二的我》获得中国梦—行动有我:2020年中小幼学生“成语中国”微电影征集展播活动重庆市二等奖,并在中央电化教育馆展播。宣传片《毛毛虫和他的朋友们》在第十三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期间展播。 环境赋能,打造润物无声的情感浸润场 幼儿园以“环境即教育”为核心理念,打造“魔方村”“情绪王国”“自然疗愈角”三大情感教育功能区。在“魔方村”仿真社会场景中,幼儿通过智能刷卡机模拟超市购物、医院就诊等现代社交活动,在角色扮演中学习分工协作与矛盾调解;“情绪王国”互动墙运用增强现实技术,将抽象情绪转化为可视化行为指南。当幼儿触摸“生气云朵”时,墙面播放动漫《魔魔哥的冷静口诀》,引导其通过“深呼吸深呼吸,1234567”平复情绪;占地100平方米的“自然疗愈角”种植薄荷、薰衣草等植物,使幼儿在触摸叶片、嗅闻清香中调节焦虑,户外活动后,幼儿的专注力显著提升。 在文化生态构建方面,幼儿园开发50个原创情商动漫故事,形成“魔方家族”IP育人矩阵。在《方方妹的勇气日记》中构建“不敢发言—舞台绽放”叙事链,每周通过动漫展播帮助幼儿突破社交恐惧,配套“勇气徽章”,激励中班幼儿在“水稻奇遇记”劳动项目中将坚持性评分从2.1分提升到4.5分,“以劳健心,赋能未来”入选重庆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评选一等奖。同步创设的“情绪广播站”累计录制240期节目,幼儿主播讲述《帮助别人真快乐》真实故事,形成“发现善行—记录善举—传播善意”的闭环。各班级认领枇杷树、山茶树等“班级树”,幼儿通过浇水、记录生长日记,领悟责任与成长的关联,家长反馈:“孩子主动给盆栽松土,说是与小树的成长约定。” 协同破壁,家园社共筑情感教育同心圆 幼儿园以家园社协同为纽带,构建家庭、幼儿园、社区三维情感教育网络,形成“公约引领—实践浸润—资源融通”的全链条育人生态。 在家庭层面,幼儿园制定《幸福家庭公约》,要求家长签署“每日30分钟高质量陪伴”“情绪失控10分钟内道歉”等条款,签约率达98%。为强化父亲参与,成立“爸爸助教团”,邀请职业为消防员、警察等的父亲开展沉浸式安全教育活动86场,通过火灾逃生演练、冲突调解示范等实践,提升幼儿应急能力与社交技巧。同时,家长与幼儿共同创编“亲子情绪绘本”,如《我的心情变色龙》等作品1200余册,帮助家长在互动中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 在社区层面,幼儿园推出“萌娃游巴南”品牌活动,幼儿化身“环保小卫士”参与垃圾分类督导,或作为“爱心使者”慰问老人,2023年累计服务超2000小时,实践成果纳入社区文明建设案例库。与社区图书馆共建“幼儿情感书屋”,设置“情绪管理”“友谊天地”主题书架,《学会说“不”的方方妹》等绘本借阅量位居前三,幼儿通过角色扮演培养情感认知能力。此外,幼儿园还联合社区组建“爱未来护苗行动队”,招募退休教师、心理咨询师等56名志愿者,为有特殊需求的幼儿提供“沙盘疗愈”“音乐律动”等个性化支持。 幼儿园研发的《幸福魔方课程实施指南》被60余个园所采用,成果获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未来,幼儿园计划深化“数字画像”技术,通过智能手环监测心率变化,建立“情绪—行为”预警模型,推动教育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升级。 (刘媛 朱小红 张晓梅 张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