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迎来八十华诞的玉林师范学院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深耕教师教育的全日制本科师范院校。学校以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为契机,始终秉持“厚德博学、知行合一”办学理念,坚守育人初心,凝聚育人合力,探索协同育人新路径。玉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强化思想引领,精耕实践育人,积极构建“五个协同”育人模式,促进大中小幼联学联建,有声有色、有形有效绘制协同育人“同心圆”。 加强课程与实践协同,坚持“知行共促”发展理念 自2024年秋季学期起,学院面向2024级学生全面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课程,通过召开教研室集体备课会、优秀教师示范授课、教学督导听课巡课、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等加强课程建设,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讲清讲透讲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学生厘清概念内涵、明晰历史脉络、把握内在逻辑、领悟知识要点。坚持知行合一,探究“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实现由理论讲授向启发引导、深度参与教学转化。学院不仅帮助学生搭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体系,形成内心深处浓厚的情感认同,而且通过实践力行,帮助学生寻求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可行路径。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开展贴合学生实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如讲述“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活动、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经典阅读和经典诵读活动、学校大学生主题微电影展示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性教学成果汇报等。学院联合教务处发布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评选校级赛事通知,选拔优秀学生及团队作品予以校级表彰奖励,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推荐优秀作品参加自治区级、国家级别赛事。 促进校内与校外协同,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 学院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校内,落实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之星评选、“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宣讲、大学生讲思政课等活动;在校外,组织师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拍摄“行走的思政课”视频,开展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乡村振兴发展等走访调研,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衔接。例如,学院于2023年4月组织师生到桂林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大思政课”主题教学活动,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界首渡江遗址公园、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师生在沉浸式参观中被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深深打动。2024年4月3日,学院联合多方力量在桂东南革命烈士纪念碑下开展大学生思政课“同题异构”讲党史活动,学院教师代表、辅导员代表、“00后话百年”宣讲团成员等通过讲解桂东南抗日英雄故事、爱国诗歌朗诵、讲述玉林首个党支部书记红色故事等形式引导师生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革命精神薪火相传。学院在金秀瑶族自治县成立思政课教学基地,于2024年6月2日组织师生到金秀瑶族自治县民族团结公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学活动,通过现场教学,生动精彩地讲述金秀瑶族自治县“石榴籽心连心 民族团结一家亲”故事。 推进整体与学段协同,凝聚协同育人发展合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发挥整体育人合力,运用系统思维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在学校整体谋划的基础上,学院致力于推进整体与学段协同,融合各学院资源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育人实效。例如,2024年4月9日,美术与设计学院赴玉林市玉东新区第七小学开展“美育浸润党心连童心 民族团结大手拉小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山歌共唱、主题宣讲、手抄报创作共同书写民族团结美好画卷。2024年10月1日,学校联动玉林高级中学附属初中、玉州区东环小学、玉林市玉东新区金榜小学、玉林市幼儿园(城东分园)等,在玉林师范学院东校区西田径场举行喜迎国庆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主题教育活动,近万人参加此次活动,大中小幼携手共颂、共唱、共绘对伟大祖国热爱之情。学院教师在课堂中把这些鲜活生动的案例融入教学,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具象化、立体化。 增进非遗与思政协同,激活“美育浸润”教学资源 学院深入挖掘非遗资源,把学校美育浸润行动融入思政课教学,深化美育与德育融合,促进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与思政育人同频共振。例如,2024年10月1日,学校举行“铸魂育人手拉手 美育浸润庆华诞”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不同学段的学生参与具有浓厚爱国气息的非遗芒竹编画作品创作,将爱国情怀融入非遗漆扇制作,以非遗剪纸为媒,表达出对祖国的祝福和热爱。2024年11月17日,学校赴玉林市科技馆开展以“点亮科技之光,探索非遗之美”为主题的“化育”科普学堂实践活动,提供布包、植物花叶等材料,组织学生动手参与,感受非遗拓染工艺。在志愿者的指导下,一张张简单的彩纸变成色彩斑斓且可以随意变换形状的非遗纸翻花作品。在教学方面,学院教师借助学生了解、参与的非遗技艺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在实践方面,思政课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实践团队开展非遗文化调研并撰写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性教学成果报告,如非遗茶泡、非遗芒竹编织、非遗壮锦等,其中,学院教师黄冰凤指导的学生团队撰写的研究报告《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壮锦的保护传承探析——以广西百色壮锦为例》荣获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性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深化教学与科研协同,激发铸魂育人内生动力 学院汇聚学校资源,共谱育人华章,有效凝聚学校领导、指导专家、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多方力量,以教学、科研为引擎激发铸魂育人内在动力。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党委书记李清先主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党课,党委副书记韦广雄、副校长刘永建深入学生班级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班会,党委常委、党委统战部部长高茂兵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专题培训会,联动学生工作队伍、宣传部门、党政部门等营造铸魂育人良好环境。邀请专家举办课题申报、学术指引、教学提升等讲座,邀请西北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赖绍聪,南宁学院副校长陈雄章,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玉雄等开展专题讲座。通过博士教授示范授课、教研室教师集体备课听课磨课、教学督导听课巡课,锤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师队伍。组建高学历高职称宣讲团队开展通识讲座,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效果。学院通过教学科研成果奖励、教研室建设、榜样宣传等促进产出高质量成果,激发内生动力,取得了亮眼成绩。 (阴秀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