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以生为本、以师为要、数智赋能、融合创新”理念为指导,构建“训、课、赛、研、奖”一体化、进阶式教师发展体系,打造师能筑基培训新体系、数智融合课堂教学新生态、赛育精进示范引领新模式、研教融汇教研相长新方案、奖评联动教师发展新机制,形成了教学能力提升良性循环的新发展模式,为加快推进一流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培养一流人才提供重要支撑。 以训为基 打造师能筑基培训新体系 学校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教师,依托“教发在线”平台,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训全过程,实现培训全覆盖。通过常态化开展“瞻鲁大讲堂”教育教学专家讲座、“岱下清风”教学沙龙、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坊、ISW和FDW国际教学技能工作坊培训、外出定制式培训等方式,提供教育教学领域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培训服务。林学院教师范克欣经常参与“瞻鲁大讲堂”活动。通过聆听教育教学领域专家的报告,与教学专家互动交流,她不仅感受到了教学的魅力,而且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夯实教学基础,提升教学技能,快速站稳了三尺讲台。“瞻鲁大讲堂”教育教学专家讲座是学校打造的教学文化品牌活动,目前已举办了14期,参与教师3000余人次,覆盖了40岁以下的全部青年教师。 近5年,学校共选派82名教师参加高校教师省级培训;有25名教师获得ISW教学技能工作坊证书,6名教师获得FDW教学技能引导员证书;教研室、教学团队等多种形式的基层教学组织得以夯实,认定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5个,获评5个省级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 数智融合 构建课堂教学新生态 学校坚持以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将智慧教室建设作为硬件支撑,将“以AI能力为引擎、以资源为驱动、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一体化智慧教育云平台作为软件支撑,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沉浸式”教育教学场景,“教、学、管、评”“四位一体”,将数智技术深度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课堂与实验室、实践基地互联互通,智慧课程、数字化教材等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共用共享,打造“课上课下协同、线上线下融合、校内校外一体”的课堂教学新生态。目前,已获批国家级别、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7门,新建54门知识图谱智慧课程,自建在线课程达到百门,出版省级一流教材17本。强化数字赋能在线课程资源建设,购置10套录课系统,150门课程的在线资源正在建设中。 以赛精进 打造示范引领新模式 学校建立教学精品赛事分类体系,每年定期规范性举办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学创新大赛等各级各类比赛,为教师提供展示、锻炼的平台。建立“五良模式”赛事培育体系(“良种”——优秀青年教师种子选手,“良田”——积极向上的竞赛氛围与成长环境,“良法”——系统化、专业化的教学方法培训,“良师”——高水平专家指导团队,“良制”——激励教师参赛的长效机制),对参赛教师开展全方位培训,以训促赛、以赛育师。加强资源开发和共享,分类整理教学比赛中的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视频等资料,建立“赛事专项教学资源库”,在课程教学实践和合作高校中进行推广应用,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能力。信息学院教师田大东是这一赛事培育体系的受益者。在过去的一年里,他经过系统化的教学培训、校内外专家的全方位指导,不断优化教学设计、精进讲课技能、提升教学能力,把“高等数学”课程打造成“金课”,最终以理科组冠军的成绩获得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并在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三等奖。 目前,学校教师已获得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别、省级奖励200余项;获评国家教学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基层教学组织5个、校级基层教学组织25个;有国家级别教学名师4名、省级教学名师19名,评选校级教学名师21名。以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为代表的教师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别竞赛“金奖”14项,以高水平师资赋能高素质人才培养。 研教融汇 探索教研相长新路径 学校积极探索“训、课、赛、研、奖”互促相长新路径,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基于目标导向,打破教研与教学之间的壁垒,通过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等,以教学成果奖培育带动教学研究,重点突破,优化教学生态结构。设立重点、重大、一般校级教研项目,鼓励教师围绕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加强教学研究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及时总结和推广教学研究成果,将教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训、课、赛、研、奖”一体化、链条式的辐射与带动下,学校获得2022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评山东省本科高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课程思政优秀案例9项;出版了以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为代表的优秀教材,获批第二批国家林业和草原部门“十四五”规划教材1种、首批农业农村部门“十四五”规划教材33种和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17种,支持建设28种数字化教材,教材建设质量稳步提升。与中国农业出版社签署教育出版战略合作协议,并与其联合主办普通高等教育农业农村部门“十四五”规划教材编写会,以“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别规划教材培育和全国教材建设奖为抓手,通过实施优质教材质量工程,加快新兴涉农专业教材和新形态教材建设。 奖评联动 建立教师发展新机制 学校通过建设“耕云学堂”智慧教学云平台,建立科学全面的教学业绩评价与反馈机制,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加强对教学业绩评价结果的运用,通过反馈机制推动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升。探索建立本科教育教学荣誉体系和奖励体系,不断健全本科教育科学评价和长效激励机制,激励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工作。以奖促评、以评助奖,形成奖评联动的正向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内生动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加快推进一流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对获奖教师进行宣传和表彰,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数智赋能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一体化教师教学发展体系,是学校积极应对新技术变革、推动教师专业能力持续发展、构建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未来,学校将持续深耕细作“训、课、赛、研、奖”一体化、进阶式教师发展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建设教育强国、培养一流人才注入“源头活水”。(冯竟竟 彭福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