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8 星期五
三段贯通 医校协同
——齐鲁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构建医学免疫学教学新模式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领域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前沿性和支柱性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和纽带。齐鲁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医学免疫学教研室以“厚基强能,理实融通”为引领,依托山东省教育主管部门教改课题,联合教学医院创新构建“PBL(问题导向学习法)导学·临床践行·案例融通”三段式贯通课程,并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校院协同机制,打造出“三段贯通·医校协同”医学免疫学教学新模式。课程负责人获得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医科正高组一等奖,为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经验。

  以“厚基强能”筑基,以“理实融通”赋能

  课程团队以“厚基强能”为根基,重构教学内容与知识体系;以“理实融通”为路径,推动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在山东省教育主管部门教改课题“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支持下,课程对接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免疫概述、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及应答、临床免疫应用”四大模块,并增设肿瘤免疫、移植免疫等临床热点,确保教学与执业需求无缝衔接。同时,依托课题“知识图谱赋能医学免疫学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知识图谱,实现教学资源智能化整合,为教学模式创新注入科技动能。

  医校联合创新实践,三段式贯通课程打破基础临床壁垒

  针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薄弱、临床思维训练不足的痛点,课程团队联合教学医院,创建“PBL导学·临床践行·案例融通”三段式贯通课程,形成校院协同育人闭环。

  第一阶段:PBL导学——以问题驱动夯实基础。临床医师深度参与课程设计,基于临床真实病例编写PBL案例库。学生在校内通过PBL课程分析发病机制、解读免疫学指标,教师结合知识图谱和人工智能助手“免小疫”推送拓展知识,引导学生完成案例相关的思维导图,助力学生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实现“从碎片到整体”的认知跃迁。

  第二阶段:临床践行——一线见习强化实践衔接。学生分组进入医院风湿免疫科,观摩免疫疾病诊疗全流程,记录临床疑问。例如,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诊疗中,学生通过观察抗体检测、治疗方案制定等环节,直观理解免疫学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完成“知识验证—问题发现”的实践转化。

  第三阶段:案例融通——复盘案例提升应用能力。临床医师主讲免疫疾病诊疗规范,结合见习高频问题开展案例复盘。学生需完成“病例分析—见习验证—诊疗决策”闭环训练,如针对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原则进行多维度探讨。

  通过三段式贯通课程的培养,实现校院协同育人,强化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衔接,助力学生将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能力。

  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全流程,精准评价驱动个性化学习

  课程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数据驱动、精准反馈”的教学生态。人工智能助手“免小疫”基于知识图谱分析学情数据,课前推送个性化学习路径,课中实时反馈讨论热点,课后智能推荐拓展资源。考核体系采用“过程性评价+两校联考”模式,期末考试与兄弟院校联合命题,教考分离确保公平;案例分析题占比60%,直指执业医师考试对核心能力的要求。人工智能系统实时生成学情可视化报告,教师据此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形成“考核—反馈—改进”闭环。近3年,学生知识点平均完成率达96%,掌握率达91%,案例分析题得分率提升15%,自主学习能力与临床应用能力实现“双突破”。

  从课程创新到辐射引领,课程建设与推广成效显著

  课程改革成效显著,学生在执业医师考试的医学免疫学部分得分率逐年提升;课程获评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成为学校课程思政示范标杆;教师团队获国家级别、省级教学奖项8项,教研能力全面提升。此外,课程经验已向医学影像学等专业辐射,主持建设的“临床免疫学检验”等在线课程在国家级别平台上线,多所院校前来观摩交流,形成了“校际协同·医校联合·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新模式。

  齐鲁医药学院医学免疫学课程以“厚基强能,理实融通”为核心理念,通过医校联合打破学科壁垒,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重塑教学形态,为基层医疗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方案。未来,课程团队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推动新医科建设,为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王俊伟 韦磊 李帅)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12三段贯通 医校协同 王俊伟 韦磊 李帅2025-03-28 ——齐鲁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构建医学免疫学教学新模式 2 2025年03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