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城市学院管理学院以“技管一体、深度实践”为核心,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专业建设之路。学院现开设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城市管理等7个本科专业,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并获批工程管理专业硕士点(MEM)、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土木水利专业硕士点,成为湖南省乃至全国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 党建引领:立德树人强根基 学院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人才培养的“红色引擎”。通过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学院党委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近5年获评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3个、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2个,多名教师获评“双带头人”标兵和优秀共产党员。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学院工作始终,创新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开展“一月一座谈”,从学业规划到职业发展,全方位护航学生成长。党建引领下,学生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年均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水平;考研升学人数逐年攀升,近5年累计有182名学生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 改革驱动:技管一体育全才 面对产业转型升级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学院以“三个精准对接”为核心,重构人才培养体系。聚焦建筑业、房地产业等支柱产业,专业建设精准对接重点行业;强化信息化、数智化能力培养,人才培养精准对接关键技术领域;突出管理技术与行业技术的深度融合,育人标准精准对接职业岗位需求。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学院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构建“管理技术+行业技术+信息技术”融合和行业企业真实项目与课程对接、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与师资队伍对接、行业企业设备条件与校内教学资源对接的“三融合·三对接”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认知探究能力、运用和开发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例如,工程管理专业依托BIM技术提升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能力,财务管理专业融入大数据分析技术,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强化智慧营销策划实践。通过“项目制校外课堂”“协同型教学团队”“多元化实践基地”三大工程支撑,学生得以在真实项目中锤炼技能。近5年,学院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建成省级一流课程11门、校企合作基地60余个,75%的毕业生投身城建行业并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 实践赋能:产教融合育真知 学院将“真题真做、校企共育”作为实践教学的核心抓手,与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等50余家企业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学生需完成6个月以上顶岗实习方可毕业。依托“教师工作室”和“创新创业中心”,学院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和创业实践。近5年,学生获国家、省级竞赛奖项50余项,20余名学生创立“BIM工作室”“造价咨询中心”等工作实体。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学院率先引入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技术赋能课堂,建设虚拟施工、企业沙盘模拟等全景教学平台,并与斯维尔科技、计支宝等企业合作开发“BIM课堂”“项目管理实训平台”,实现“教学即生产、生产即教学”。这种产教深度融合模式不仅让学生掌握前沿技术,更使其成为行业急需的“一专多能型”人才。 师资强基:“双师双能”促发展 学院坚持“引育并举”,打造了一支兼具学术素养与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中,“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超80%。通过校企联合培训、科研项目带动教学,教师团队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6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其中《工程项目管理》被全国10余所高校采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学生评价教师“既能传道授业,又能指导实战”。 成效显著:桃李芬芳誉四方 学院多年的实践探索结出了丰硕成果。工程管理专业跻身“艾瑞深校友会”全国应用型专业榜首,获评六星级专业,并通过住建部门专业评估(论证)。建成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专业特色智库等省级以上平台9个。一大批毕业生成为企业骨干,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等名企将学院纳入校招名录。学院建设经验被天津城建大学、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等20余所高校推广借鉴,多家企业评价毕业生“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多家权威媒体报道学院育人实效,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 面向未来,湖南城市学院管理学院将继续深化数智赋能,推动管理学科与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的跨界融合;强化师资应用创新能力,打造更具行业影响力的教学团队;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培养适应全球化竞争的高素质人才。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湖南城市学院管理学院正以“技管一体、深度实践”的鲜明特色,书写着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篇章,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转型升级源源不断地注入新动能。 (汤勇 任国平 刘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