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政治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近年来,通过实施“五力工程”,着力打造“五大标杆”,推动党建工作与学院教学业务深融互促,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把握思想先导力,坚定党建品牌“主心骨” 学院坚持以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为目标,为探索一条具有机电气质的“党建+工匠”特色党建路,聚焦“怀匠心、树匠风、立匠品、筑匠师、践匠行”核心内涵,凝心聚力打造“衢职先锋·匠心引航”党建品牌,构建“红色引擎”“红色智造”“红钻头”党支部品牌矩阵,推进“机电你我·廉铸清风”廉洁文化品牌建设,为努力打造高素质装备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近年来,共创建培育省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校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优秀党员工作室1个、党员示范岗2个,机电工程学院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组获得市级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强化核心领导力,挥好党建引领“指挥棒” 学院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实行“党政协同、一岗双责”的工作机制,着力完善落实主体责任的制度机制,细化党政领导班子职责分工,规范党总支会议议事规则、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一把手”末位表态等制度,全面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提升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扎实推进党务公开、院务公开。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在专业上设立3个师生党支部,同时设立业余党校、公寓党支部,形成党建、业务工作新格局,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促进党务、业务、服务“三务”共进。 提升思政渗透力,把牢基层堡垒“定盘星” 学院规范“第一议题”学习、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领导班子和书记讲党课制度,充分利用“互联网+党建”学习手段,筑牢思想根基。每月开展一次书记碰头会、党支部委员会会议和主题党日活动,结合理论学习和业务研讨,学习传达上级会议、文件、讲话精神,紧跟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落实学校“党建领航发展、创新发展、内涵发展、融合发展、开放发展、健康发展”“六个发展”行动、师德师风建设、廉洁文化建设、意识形态及安全稳定等重点工作,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服务能力等。 学院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要求,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实现全部课程、全体教师、育人效果“全覆盖”。将“机电新青年”文化品牌融入党建文化建设,以感恩文化节、技能文化节“双节”为载体,通过思想文化引领,致力于培养德技双馨的技能人才;通过开设红色文化课、举办红色文化活动等方式,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突破传统教育局限性,构建党建育人新模式。 狠抓组织战斗力,把握高质量发展“方向盘” 学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引育并举,引进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营造识才、重才、敬才的工作氛围。以“双高”专业群、职教本科专业建设为重点,近两年引进博士研究生3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柔性引进产业导师3人、客座教授2人,教师参加博士研究生进修5人,配齐配强专任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选树一批党建强、业务强的骨干教师担任党支部书记和党支部委员,有效增强了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党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党支部书记获得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衢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入选衢州市新“115人才工程”培养人员。在“书记领办”项目、党员先锋岗、“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等的引领下,促进教科研项目数量、高水平论文数量、授权发明专利数量、科技成果转化数量、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逐年提升,师生个人及团队荣誉数量再获突破。 党建联建聚合力,深耕区域发展“责任田”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坚持将“党建+联建”作为落实党建“四个融合”行动(高校党建与教育事业、师生需求、属地党建、学校内部党建工作体系深度融合)的一个有力载体,深入对接衢州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开展科研创新和技术服务,持续为地方企业提供发展助力。依托“六个一批”专项行动开展服务工作100余次,获得5项浙江省工业新产品证书、2项浙江省制造业首台(套)产品证书,并参与1项团体标准的制定,与地方企业签订横向技术服务合同30余项,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达454.3万元,科技成果转化奖励超100万元。依托校企地党建联建平台,通过“产学研训”一体化提升,聚合产业链和技术链,延展课程链和能力链,打通了产教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提升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朱峻 吕云鹏 魏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