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建筑类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依托深厚的历史底蕴与雄厚的学术积淀,秉承“百折不挠、刚毅厚重、勇承重载”的理工精神,以培养兼具融合思维、创新能力、协同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一流建筑类专业人才为目标,着力造就适应行业变革的高素质建筑类专业人才。经过多年探索,学院在教学改革、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建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立足新时代,学院凭借前瞻视野和创新魄力,启动了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实践,持续为行业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输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彰显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 学科专业融合,形成人才培养新模式 建筑行业日益复杂化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传统单一学科的知识体系已无法满足新型建筑类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依托“‘新工科’背景下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提出了融合贯通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打破传统学科壁垒,重构知识架构,构建开放多元、多学科融合的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系统推进建筑类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改革,为培养适应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建筑类专业人才奠定基础。学院以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核心支撑,贯通土木、环境、信控等学科领域,搭建多维交叉融合平台。紧扣国家“双碳”目标,学院成立了城市与建筑碳中和学院,获批山东省专业特色学院,开辟了人才培养的新方向,布局了面向绿色低碳发展需求的人才储备。 学院联合相关学科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精心设计并建设专业融合的课程体系;根据不同专业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知识图谱,健全知识系统,实现学科内涵式发展,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依托学校在土木工程建筑业领域的优势地位,由学院牵头,联动土木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等6个学院,整合建筑学、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8个专业,开设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系统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协同创新能力。 理论实践融合,打造产教育人新平台 学院立足建筑类专业“知行合一”的能力培养要求,秉持“一体协同”的专业育人理念,倾力打造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多元一体平台,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锻炼实践能力,实现专业知识与实践应用无缝对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行业竞争力。学院通过融合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校企联合实践基地五大类平台,构建了产教融合的实践创新教学共同体,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而丰富的资源支撑。 学院为靶向发力破解专业教学资源碎片化的问题,与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20余家国内高水平设计单位开展深度合作,共建“产学研创一体化基地”,建立了包含近百个持续更新的实际工程项目“真题库”。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建筑设计、城乡规划等实际项目,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5年,学生团队主导完成了40余个乡村振兴项目,实践成果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彰显了学院实践教学服务社会的能力。 应用创新融合,搭建科教育人新载体 学院响应国家教育事业发展需求,注重科研反哺教学,推动高校科研与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通过整合滨海人居环境学术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的资源,将真实的科技创新需求融入教学过程,开展研究性与挑战性教学。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 学院以数字技术为驱动,重构教学场景,优化教学环节。学院通过开发“BIM技术应用”“智慧城市仿真”等课程模块,引入虚拟现实技术搭建沉浸式教学场景,学生可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建筑漫游,直观体验数字化设计全流程。同时,依托城市信息模型(CIM)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将城市信息模型、大数据可视化分析等数字技术植入教学,形成“数字科技前沿—行业发展趋势—专业教学转化”的闭环,使学生掌握数字化设计方法与技术,以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新需求。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通过建立“融合贯通、一体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建筑教育注入了新活力,助力行业进步和社会发展。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承创新精神,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城乡建设输送更多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建筑类专业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解旭东 许从宝 耿雪川 王翼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