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商学院紧密围绕浙江省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需求,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现代纺织与服装等优势产业集群,以进一步平衡人文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学、丰富教学方式、深化产教协同为改革目标,以培养“厚情怀、强创新、善实践”的新商科人才为人才培养方向,以“思政引领、创新驱动、经世致用”为育人模式,持续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商科人才。 思政引领:挖掘甬商思政元素 涵育学生家国情怀 宁波大学是在“宁波帮”人士的鼎力帮助下建立起来的高等学府,是“宁波帮”爱国爱乡精神的生动体现。从老一代“宁波帮”到新一代甬商,他们创新创业、开明开放的企业家精神对于宁波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独特的价值。2012年起,宁波大学商学院以“课程—实践—文化”三阶递进模式构建育人体系,形成文化传承与价值引领的双向赋能机制。 将甬商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学院依托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浙江研究基地、首批浙江省高校文科实验室“商帮经济与文化智能计算实验室”和首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创新创业类课程群教学团队”,遵循“文献挖掘—理论阐释—课程转化”的研究路径,通过数字化手段全方位搜集和整理甬商史料,从中提炼“宁波帮”及其后代爱国爱乡的典型事迹,挖掘事迹背后感恩奋进的文化内涵,将甬商蕴含的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创新开发了“甬商文化与企业管理”“‘宁波帮’经典案例研究”“甬商智慧与管理艺术”等特色课程。 开展甬商精神实践体验活动。在历史维度上,学院开展“宁波帮”文化主题实践,将“宁波帮”博物馆、包玉刚故居等作为新生教学点,用现场教学诠释“宁波帮”薪火相传的爱国心、桑梓情。在现实维度上,学院与20余家优秀甬企共建“移动课堂”,组织学生到企业体验新时代甬商创新创业的生动实践,让甬商精神可感、可悟、可体验。 创建甬商精神文化品牌。在学术维度上,学院举办“新甬商讲坛”高端对话平台,邀请本地优秀企业家来校作讲座。在实践维度上,学院举办“商帮文化节”“青年说清廉”等品牌活动,在学生心中厚植廉洁文化根基。2021年,学院本科生以“亲清政商关系”为主题,撰写的《甬有亲清屋 政商同心筑》调研报告获得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在传播维度上,学院组建“文话商帮宣讲团”,由学生自己讲解甬商为家乡建设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故事,激发青年学生对甬商精神的传承意识。 创新驱动:对接产业发展需求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学院紧跟产业发展趋势,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重塑商科教育生态,打造基于真实问题驱动的研究性教学,提升学生创新性思维。 紧跟行业前沿,创新课程与专业设置。学院针对高端制造、临港现代物流、跨境电商等本地特色产业,通过跨学科交叉融合,面向全院学生开设“Python编程”“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等平台课程,打造“智慧供应链管理”“金融科技”“绿色经济”等新的课程模块,开发“大数据与国际商务”“跨境数字供应链管理”“数字营销与策划”等12门前沿课程,开设“跨境电商”“数字贸易”“产业发展与保险创新”3个微专业,培养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商科人才。 畅通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的转化路径。学院依托全国影响力培育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浙江省新型培育智库“宁波大学中东欧经贸合作研究院”,建立研究院与学院双向联动机制,将智库关于海洋经济、民营经济、生态经济、区域合作的创新性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前沿成果进教案,保持课程内容与学科前沿发展同步。例如,“宁波大学中东欧经贸合作研究院”的自贸区研究成果在新疆成功落地,谱写了甬疆合作的新篇章,这些典型案例都融入到了国际贸易等专业的课堂教学内容中。 开发本地企业案例,推进研究性教学。学院成立商科案例教学与管理办公室,创建“案例开发—教学应用—理论升华”“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推动本地单项冠军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的案例开发,并以这些案例为基础开展研究性教学,提升学生发现问题与探索创新的能力。近5年,学院累计开发案例56篇,入选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34篇,其中包括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10篇;出版《创业学》等双语案例教材5部,发表案例研究论文32篇。 经世致用:开展多维实践教学 锤炼学生创新能力 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学院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与百余家本地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例如,与宁波赛尔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成立“赛尔贸易数字化研究院”,其中,“宁波大学—鄞州校友联谊会商科实践教育基地”和“宁波大学—吉利超链接创新孵化园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先后入选浙江省“十三五”“十四五”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院成立校级首批现代产业学院“产业链供应链管理学院”,共建成16门校企合作课程,任课教师和企业专家联合授课,学生到企业研学,确保教学与行业实践接轨。 企业捐赠推动校企协同育人。宁波大学有浓厚的校友捐资助学的传统,近5年,校友及企业向学院累计捐赠7000余万元。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本地企业向学院捐赠设立奖学金,构建起“人才共育、科研共创、就业共赢”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例如,“乐歌创新创业奖励基金”17年间累计奖励金额近400万元,惠及近千名师生;提供开放性课题,每年有数十名学生和教师参与研究,推动多项科研项目落地;每年提供40余个实习岗位,助力人才培养,累计有175名学生入职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校企协同发展。 打造“新商业学堂”育人新模式。聚焦时尚智造等当地优势产业发展需求,学院与行业头部企业共建“新商业学堂”,打造协同育人新模式。2021年,雅戈尔时尚股份有限公司捐赠1亿教育基金与学院联合创建“新商业学堂”。“新商业学堂”通过企业真实项目驱动、举办行业专家讲座、企业学员与在校学生同堂上课、开展“雅宁杯”本科学术论文大赛和“雅宁杯”研究生暑期社会调查等活动,显著提高了学生解决复杂商业问题的能力。 新培养模式实施10年来,学院服务区域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毕业生留甬率明显提高,从原来不到50%提升到近60%。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提升,毕业生中涌现出众多上市公司负责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等杰出校友。专业建设成果显著,工商管理、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和经济学5个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成果的辐射示范效应明显增强,国内兄弟院校以及海外合作高校多次到院开展学习交流,为国内新商科人才自主培养提供了宝贵经验。 (彭新敏 史宏协 马永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