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见到李老师时,他戴着一副窄边的眼镜,亲切和蔼,斯文儒雅。可在后来的相处中才发现其表里不一。他骨子里自带一股威严之气,不管走到哪里都气场满满。准确地说,大多数时候,他是很严厉的,总体上给人一种似近非近、若即若离的感觉。 他的语文课很扎实,初一时,他让我们划分句子主干,教我们区分联绵词、单纯词,为我们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课堂生动、有趣,可以说潇洒恣意,天马行空。记得他在朗诵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抑扬顿挫,长啸短叹,手舞足蹈,波澜动人。他额头上行走的汗珠闪闪发光,眼睛里漾着丰盈的泪,这是真性情的流露,是读者与文本共情的表达。论受欢迎程度,语文课似乎已经成为我们的第二节体育课。李老师课堂上充沛的感情、激昂的诵读,常常让隔壁班的老师停下课来,屏息聆听。 语文老师的字,大多数都写得好看,可他的字不仅仅是好看,简直就是书法艺术,给人一种极美好的享受。下课时,值日生舍不得擦黑板,觉得怪可惜的。班上有一个叫李夏的男生,字写得很漂亮,李老师经常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这孩子颇有我当年的风采。”可李夏背课文很头疼,大半天也背不出一段。李老师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批评他。这就是李老师的可爱之处:直爽率真、严慈并济、爱憎分明。 他喜欢写文章,也喜欢给我们念文章。他的作文课挺有意思,语文课常在下午第一节,可整个中学阶段,即使有时候没有午休,我也没有打过一次瞌睡。 每次作文本发下来,我都是满怀期待地打开。有时他用笔把我写得还可以的词句勾画下来,在旁边写上“这几个词极好,加油”之类的话。写得不好的地方,他又批注上“这一段,不够生动,缺少细节,重写后,再交来检查……”我中学时喜欢上了阅读和写作,正是缘于李老师的鼓励与帮助。作文本上的那些或批评,或激励,或指引的批语,是我人生路上可爱而美好的星光,在岁月的夜空中闪闪发亮。 李老师既是严厉的,又是浪漫、有思想的语文老师。有一年的春天,油菜花开得正艳,李老师带着我们全班同学去田地里上语文课。那一天,我们徜徉在花海里,几个淘气的女生追着一只蝴蝶,和春风一起淹没在金黄色的海洋中。李老师见此情景,顺势引导我们学习了一首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那一堂语文课,是我中学时代最难忘的课堂了。去郊外,到田野里上课,这得有多大的魄力与担当呵。现在才想明白,那是一种对语文的情怀与热爱。 渐渐地,我们和李老师熟悉起来,大家背地里都亲切地叫他“老李”。老李最喜欢叫一堆学生排着队挨个儿地抽背,本来背得滚瓜烂熟的课文,到他跟前一紧张就卡壳。不等他发话,乖乖地退到最后,老老实实地一边背,一边再次排队。老李在教学上的严厉与认真,让我们班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全县前茅,这在乡村中学应该算是一个奇迹。那一年中考语文总分120分,我考了112分。特别感谢老李,当今天我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时,我才知道,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是多么地不容易啊。 后来李老师调进了城里,听说不久后生病了,只上一个班的课。 去年夏天同学们准备小聚一下,请了李老师,他很爽快地答应了。可等到相聚的那一天,他迟迟未来。一个电话过去,接听的是他的爱人,声音颤巍巍的,前两天沉疴未愈的李老师病情恶化,永远也不会来赴约了。那天晚上,我们关掉了所有的灯,满桌的蜡烛,开出黄灿灿的花,如老师的目光,慈祥而亲切。亦如作文本上的那些发黄的批语,在岁月的长夜里闪闪发光。 我的老师曾经于讲台上飞扬青春,带给我们多么美好的时光印记。李老师像一团火,照亮与温暖着身边的人。在凄厉的风雨中,他渐渐消损着自己。他用生命里的热忱,于人生的大海中带领一群又一群追梦人抵达了诗与远方。 (作者系四川省什邡市七一中学高中部语文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