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7 星期四
面孔

  朗读

  最近,在网络上,宁波16岁初三学生“阿好”火了,她以青春独有的明媚声线,叩开了千万人的心门。

  视频里,短发的她眉清目秀,没有刻意的抑扬顿挫,却用轻松俏皮又饱含深情的语调,将语文课本里《我与地坛》的生命咏叹、《红楼梦》的世相苍凉等娓娓道来,一开口仿佛念“活”了语文。

  “阿好”对朗诵的热爱,源于儿时的兴趣,父母在她8岁时录下她在动车上念顺口溜的视频,口齿清晰、语速轻快。上小学后,她在一次次比赛中崭露头角,后来还成为班里的语文课代表。如今,中考临近,“阿好”选择把朗诵当作减压良方,沉浸在阅读与朗诵中,以文字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她念的不是课文,是我们弄丢的语文课。”网友们如此热烈的回应,其中,不单单是对“阿好”天赐般美妙声线的惊叹,更是在她的朗诵里,重拾了语文课本中那些被岁月尘封已久的美学基因。

  致敬“阿好”,致敬每一个在喧嚣中守护精神原乡的阅读者、朗读者。

  文武双全

  博士生和举重冠军,这两个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毫不相干的称号,在郑晓萱身上实现了完美融合。

  “文武双全”的郑晓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2级博士生。照片中清秀腼腆的模样让人难以将她与力量举冠军相联系。然而,2024年一场在乌兹别克斯坦举办的高规格力量举比赛上,郑晓萱展现出惊人力量与霸气,不仅斩获季军,还赢得了2025年世界运动会入场券。

  她与力量举结缘,源于克服饮食障碍。在男友的建议下,她开启专业参赛之旅。郑晓萱用“科研式思维”训练,将训练细分,像做实验般把控变量,不断突破。凭借对力量举和科研的热爱,她合理规划,不耽误科研主业,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两篇顶刊论文。

  如今,她一边准备博士论文,一边备战世界运动会,心怀为国争光壮志。因热爱而坚持,因热爱而成功。郑晓萱,以热爱书写别样青春,在科研与运动的道路上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接力

  “只要患者需要,我随时准备着。”

  这是大连交通大学交通工程学院学生谢子清的青春誓言。5年前,高中毕业的谢子清选择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5次配型成功,4次未果,谢子清仍初心不改。2024年年末,第五次接到初配型成功的通知时谢子清正在进行毕业设计,他毅然调整时间,全身心投入备捐工作中。历经几个月的准备期,采集器的嗡鸣声终于在春日里化作生命重启的乐章,为千里之外的患者点亮重生的曙光。

  “是您带给我第二次生命……”来自患者的感谢信,或许是谢子清收到的最特别的毕业礼物。

  这场跨越5年的“生命长跑”画上圆满句号,但爱的接力从未停歇。从校友杨新宽成为大连市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到如今的在校生谢子清,不难相信,越来越多的“谢子清”们将接续传递爱心,用滚烫的青春热血,续写关于生命最动人的篇章。

  (本期点评:焦以璇)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新闻·人物 03面孔 本期点评:焦以璇2025-03-27 2 2025年03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