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6 星期三
“双院”融合立标准 体系重构育匠才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学院+书院”融合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对于提升学生事务管理水平,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有效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具有重要意义。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为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道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书与育人、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融合,建构了“学院+书院”融合育人新模式。该模式通过整合打通学院、书院组织与管理壁垒,高效统筹“双院”育人资源,构建了目标一致、机制互通、责任明确、任务清晰、评价科学、资源共享的融合育人体系,将学生社区“末梢”转变为思想引领、发展指导、生活保障等工作“前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新格局,有效助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共生化”融合,育人主体协同发力

  学校建设了明德、正德、文德等6个书院平台,通过机制建构、制度规范与管理创新等手段,进一步厘清并规范学院、书院育人赛道与主体权责边界,学院利用“第一课堂”开展专业人才培养,书院利用“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开展素质育人活动。将“双院”融合育人新模式创新与实践纳入学校党委、行政中心重点工作,建立党政“双向三层位”融合育人机制,完善“共生化”融合育人生态,形成“决策层渗透—执行层协同—操作层互补”闭环体系,实现“双院”育人目标与理念一致、育人中心与重点共商、育人资源与要素融通、育人评价与审核双线达标的良好格局。

  推行干部互相兼任机制。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任书院院长,搭建交叉任职架构,减少沟通层级;实施联合决策,干部参与“双院”党政联席会议,保障人才、资源决策协同,专业与书院育人空间共享率超90%;建立责任共担体系,兼任干部接受双重考核,挂钩学院、书院发展指标,促使教师踊跃投身书院育人。

  设立校级、院级会议联系机制。校级层面每季度召开战略协调会,职能部门与“双院”每月召开业务对接会,遵循“议题搜集—方案论证—执行反馈”流程,形成问题闭环管理,将跨部门协作响应时间缩短至48小时,紧急事件处理效率得到显著提升。院级通过差异化议事规则,学院院务会议聚焦专业建设与科研转化,书院院务会议着眼素质教育与学生发展,互派观察员,完善双向列席制度,削减重复工作,降低管理成本。

  “体系化”开发,切实丰富育人元素

  学校坚持系统观念,科学研制并形成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书院人才培养方案为核心的“四级”人才培养融合育人内容体系,落实学院以专业课程为基本单位、书院以育人活动为基本单位的有组织精准育人工作,补齐素质教育短板,构建“双院”“精准化”融合育人内容,使育人元素更加丰富。在书院常态化开展“六导”工作,选聘337名教师担任书院学业、思政、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创业以及生活导师,促进专业课堂与书院课堂无缝衔接。

  在书院“体系化”育人活动的开发过程中,围绕“真善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融入“三真三美三善”九大课程体系;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根据刻意训练理论,每项活动筛选或设计出3个以上育人内容,形成相互关联、逐步递进的育人任务层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能力逐年进阶。

  “标准化”赋能,着重强化育人管理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实施成果导向教育,书院建立“书院育人活动”认证体系,从思想引领、专业培养、实践创新等维度,共同研制具有4个核心指标、48个观测点的育人标准。同时,深化标准供给侧改革,开发学院课程标准、书院育人活动标准以及学校育人工作标准。通过“标准化”建设,赋能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增强,企业满意度超98%。

  “双院”协同融合促进了学生、教师与学校的同频发展。学生获得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家级别奖项31项、市级奖项188项,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国家级别奖项7项、市级奖项59项;1名学生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1名学生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学校涌现出市级优秀共青团员、重庆市三好学生等600余人。教师获得国家级别奖励53项,获评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校建成国家级别“双高”专业群1个、骨干专业4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获评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全国五四红旗团委、重庆市高水平高职学校。在2024年国家教育部门组织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评级中,学校被评为A类高校。

  (卢文凤 罗金凤 陶毅)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07“双院”融合立标准 体系重构育匠才 卢文凤 罗金凤 陶毅2025-03-26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学院+书院”融合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 2 2025年03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