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6 星期三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
产教“和弦”奏响营销人才升级“奋进曲”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学生直播销售西牛麻竹笋

  西牛麻竹笋鲜嫩爽脆、绿色健康,但传统的市场销售模式曾让其陷入“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2022年,广东省清远市将西牛麻竹笋列为“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之一,更多农户期盼西牛麻竹笋成为增收致富的“剥皮黄金”。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南华工商职院”)应需而动,打响数字化营销“突围战”,为西牛麻竹笋拓宽“出圈之路”。

  校企团队以工匠精神雕琢产品价值,溯源千年竹文化,提炼生态种植精髓,匠心摄制《一根竹笋的24小时》系列沉浸式短视频。实现单条视频播放量超50万次,吸引超2万名网友咨询购买渠道。前不久,清远西牛麻竹笋产业正式突破百亿产值。

  近年来,在广东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教师林海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引领下,南华工商职院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等院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让课程在重构中“无缝对接”企业项目,“产教共生”生态欣欣向荣。校企创新构建的“资源联通、项目贯通、进阶畅通”培养体系,不但让师生在真实商业场景中锤炼数字营销硬实力,而且孵化出数十个助农IP。随着更多传统农特产品在云端市场焕发新生,乡村振兴画卷上也呈现出更多亮色。

  直面难题培养

  品牌强农紧缺人才

  “英德红茶今天击穿底价!”南华工商职院实训直播间里,学生陈欣的吆喝声穿透屏幕,但后台运营数据仍旧低迷。佘碧蓉等工作室教师寻求破局。他们联动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强化品牌营销,有效提升了红茶的销售量和品牌影响力。

  工作室深入产业调研,发现现代农业渴求新媒体营销领域的复合型人才,要求其不但要会直播带货技能,还要懂品牌密码、了解供应链。近年来电商产业快速迭代,一些电商平台站在了农业品牌建设的“风口”乘势而起。这些平台善用新技术,加速构建移动营销生态,AI数字人已能完成基础营销任务。在新媒体营销人才的培养上,学校需要进一步紧跟产业、技术发展趋势,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和教学重点。

  面对这场新媒体营销人才供给侧改革大考,工作室奋力答卷,将“产业、岗位、课程、育人”深度融合,重构育人生态。学生的学习空间不再只是教室,学生上午在校企“双导师”的指导下策划品牌方案,下午带着方案走进企业拍摄短视频,开展实景采集,利用AI数字人直播,晚间则在智慧教室用大数据复盘决策得失。

  在这场新媒体营销课程变革中,工作室“双师型”教师团队躬身入局。当农产品品牌策划、AI营销决策系统开发等真实项目被拆解成教学模块时,当项目实训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时,很多学生受益匪浅,成长为驱动农业现代化的生力军。

  “产业学徒”“创新教头”

  力促产教无缝衔接

  新媒体营销领域知识技能的“保鲜期”很短,这对教材编写提出了新挑战。当教材编写团队耗时一年完成教材初稿时,部分电商直播样态已快速迭代。工作室开启了新媒体营销教材体系的重构。

  工作室对接互联网营销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将岗位标准、竞赛规程、证书要求熔铸成“岗赛证”三维罗盘,重塑知识版图,让教材蜕变为产教融合的“动态沙盘”。工作室打造的《新媒体营销》教材,建立了“新形态教材、在线开放课程、混合式学习”“三位一体”的教学新生态。

  在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博士林萌菲的创新课堂里,学生课前在慕课平台构建“认知脚手架”,课中通过虚拟直播间进行压力测试,课后在产业数据中心复盘用户增长曲线,自身能力螺旋式攀升。

  提高新媒体营销人才培养质量,还需要一体打造“新教材”“新课程”“金师资”等关键办学条件。为此,工作室打造“课岗—课赛”教师双线成长机制,通过“建课、上课、研课、赛课”,构建“双师型”教师成长闭环。在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直播间,工作室成员刘祎正以“双身份”开启新征程,既要作为“产业学徒”参与新品营销策划,又要化身“创新教头”将实战经验拆解成教学模块。工作室教师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深挖内容“金矿”,通过真实课堂掌握如何控制教学“火候”,依托教改研究革新育人“配方”,实现能力发展“课程内容精通—教学理念融通—教学科研实践贯通”的进阶迭代。

  走进珠澳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会看到“校企互融共生”的场景,珠海全朋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技术教官”与高职教师组成“混编战队”,正在调试跨境直播的智能翻译系统;企业真实客服数据实时接入课堂,化作学生分析用户画像的“活教材”。

  在工作室着力构建的产教融合“热带雨林”里,教师19项省市级课题如藤蔓般生长,学生在多项技能大赛中夺得一等奖,果实已然挂满枝头。当行业专家带着电商直播平台的新算法走进课堂时,当师生塑造的农产品品牌走进千家万户时,教育链与产业链实现了光合作用般的能量交换。

  “项目链通”让课堂

  秒变营销实战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实训室里,工作室成员陈萌梦带着学生面对实时跳动的数据大屏,进行着农产品直播的压力测试。这幕充满张力的教学场景,正是工作室破解传统课堂“虚实断层”的创新实践。

  陈萌梦坦言,如果品牌策划、用户运营等模块被割裂成独立案例,学生可能获得的只是零散的“技能零件”。工作室成员调研发现,采用传统教学法的班级,学生在直播带货时,面对突发状况时的应对成功率不高。工作室在多年实践中探索出“三引三融六环”教学路径,将品牌营销产业链中的技能素养要求,转换成新媒体营销教育链中的教学重点。陈萌梦运用“三引三融六环”教学路径,精准把控学情,开展实战教学。该路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他们在“岗位技能项目—品牌营销项目—营销创新项目”三级跃升学习路径中冲关升级,逐层解锁“技能地图”。很多学生从直播间的“产品代言人”成长为品牌IP的创始人,蜕变为助农产品破圈的创新达人,真正实现了“知识入脑”与“本领上手”的双向奔赴。

  如今在助农直播间,在工作室“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教导下,学生再面对质疑时,已能从容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示养殖场,联动供应链实时更新库存,铺开“证据链”。校企技术攻坚团队为清远鸡打造的“一鸡一码”溯源系统斩获省级创新创业金奖,很多学生在直播带货技能显著提升的同时,还激发了努力从“产品推销员”成长为“品牌架构师”的渴望。

  为服务乡村振兴

  培育“新农人”

  从小在城市长大的陈欣,在南华工商职院英德茶产业学院的田间课堂上,首次触摸到带着晨露的茶芽。这对她和其他同学而言,收获的不仅有技能的提升,还有对生命与土地的更深体悟。此后,当直播间弹幕跳出“茶叶如何防虫”的专业提问时,陈欣等学生已能娴熟调取茶园物联网数据,用科技化解消费者的疑虑。

  为了将育人理念融入营销实践,让学生的劳动情怀与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得到提升,工作室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牵引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培养家国情怀。工作室深挖粤港澳大湾区商业文化,引导学生品读粤商“开放创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此外,工作室运用“达则兼济天下”的传统粤商经商信条,鼓励学生身体力行。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是中国金柚之乡,针对“如何帮金柚树品牌、提销量”这一问题,工作室与农优一百(深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将金柚品牌拟人化为“李金柚”,塑造“品格、品质、品味”三维人格。校企联合设计趣味包装与品牌故事折页,成功引起消费者共鸣。“李金柚”品牌形象迅速走红,上线15天销售量达1000箱。

  近年来,工作室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升“新农人”的新媒体运营和品牌孵化能力。一批批“新农人”如同蒲公英般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播下希望的种子。他们不但助力很多优质地标农产品强化了供应链,还帮忙孵化了“荔枝妹妹”等9个农产品品牌。这些品牌的销售业绩已突破2000万元,年增长率超30%。

  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课程改革成果经验在更多地方开花结果,工作室将新媒体营销课程改革成果深度应用于电子商务专业群,建成3门国家级别在线精品课程,14门省级、校级课程,课程惠及6.9万名学习者。工作室出版8部融媒体教材、4部活页式教材,其中,4部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教材累计发行10万册。

  为让课程改革成果惠及更多地区,工作室以自身所优、学校所需,精准帮扶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等两所院校。成果已在200余所兄弟院校推广应用。工作室依托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设的东南亚电商谷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努力服务职教“走出去”,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输出课程建设经验。

  工作室利用5年时间进行的课程改革,不但着力培养新媒体营销的技能高手,而且注重引导学生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鼓励他们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建功立业。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校长 林海)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07产教“和弦”奏响营销人才升级“奋进曲”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校长 林海2025-03-26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 2 2025年03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