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5 星期二
百色学院
创新“红色+”美育路径 培养艺术人才

  百色学院立足百色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将红色文化融入美育,积极探索创新“红色+”美育路径,依托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2024年度一般课题“新时代美育融入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文化理解和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学院通过构建“铸红魂”育人体系,形成“红色铸魂、学以致用”的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团结合作能力、艰苦奋斗品质的高素质艺术人才。

  完善美育架构

  构建以红色为底色的育人体系

  红色文化资源是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载体。百色学院将红色文化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搭建起“内容—途径—组织—反馈”四位一体的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体系。一是以红色文化为内容,全面运用“十大”育人途径和学校自身优势的特色、特点,由学院党组织牵头,有序引领和推动“三全育人”体系构建与运行,从而实现红色文化入耳入脑入心,铸魂育人。二是实施美育浸润行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统筹校内外各项教学资源和教学基地,以非遗传承为抓手,加强传统美育与学科美育、思政教育相融相促,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思政育人特色凝练学科专业方向,依托毕业作品展示、“三月三”、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平台,打造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美育品牌,形成“一院一品”的美育品牌雏形,如“星空杯”红色经典话剧大赛、红歌赛等。三是搭建美育平台。以美育教学中心为统领,各部门协同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业及文化机构的合作,共建美育实践基地,推动艺术乡建项目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探索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构建“大美育”格局。以民族艺术与文化传播产业学院为载体,汇聚文学、传播、音乐、舞蹈、美术、设计等文艺专业,深入挖掘和整理本地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文艺创作与产品设计,如百色起义故事的影视制作、革命英雄人物的画像创作、革命历史题材的绘画创作、红色歌谣的演绎与舞蹈创编等。

  完善美育课程建设

  构建以红色为主线的育人模式

  美育课程建设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百色学院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美育课程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的育人模式。一是围绕“大学美育”课程大纲,以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为指导,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以“秀美人生之音乐鉴赏、歌曲演唱、视觉艺术作品鉴赏、文学作品鉴赏”为主要内容的美育课程群,引导学生提升审美品位和审美境界,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二是学院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融入课程体系,开设了一系列红色主题微型课程,如“百色起义红色歌曲赏析”等校本课程,通过案例式教学、情境模拟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三是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通过3D建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模拟不同的场景和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深刻理解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例如,思政课堂模拟“红七军战斗”场景、“百色起义”场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激情燃烧的艰苦岁月,感悟革命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开展艺术实践活动

  构建以红色为主题的育人品牌

  百色学院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为目标,立足百色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打造“一院一精品”红色育人项目,形成“一院一特色、全院一盘棋”的育人格局,实现红色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借助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开展艺术展演活动,让每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艺术才华的机会和平台。例如,“红色文化育新人,话剧舞台写人生”红色话剧展演以舞台剧的艺术形式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演绎红色经典、传承红色精神的过程中,激发青年学生奋进新征程的拼搏激情。“创维空间 你我同行——设计比赛”以“凝聚艺术力量,践行中国梦”为创作方向,开展创意设计海报、空间造型等艺术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风貌。“传承红色基因 踏浪逐梦前行”等红色经典歌曲比赛用歌声诠释革命情怀和纯真感情,激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努力拼搏奋斗,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学院通过话剧、音乐会、艺术展等艺术活动,打造以文化人的“美育+德育”育人平台,形成校园文化品牌,全力培养新时代艺术人才。

  (邹莎莎)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高校新风 12创新“红色+”美育路径 培养艺术人才 邹莎莎2025-03-25 百色学院 2 2025年03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