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5 星期二
浙江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深化产教融合 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浙江省积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纸基新材料产业作为浙江省特色产业之一,急需高水平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智力支撑。

  浙江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轻化工程专业紧密围绕产业升级发展需求,以产教融合为核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校企共建绿色纸基新材料产业学院、共建课程、强化实践教学、推动科研反哺教学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纸基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校企共建产业学院

  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浙江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轻化工程专业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为契机,与金光集团APP(中国)、浙江省龙游经济开发区、浙江景兴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绿色纸基新材料产业学院,构建了“高校主导、企业协同、政府部门支撑”的协同育人机制,实行“五双联培、互促互进”产教融合育人新模式(“五双”是指高校/企业双主体、学生/准员工双身份、教师/工程师“双师”、高校/企业双课堂和毕业证/员工技能证双证书),大幅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目前,轻化工程专业已形成了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政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

  校企共建课程体系

  探寻实践教学新路径

  浙江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轻化工程专业聚焦产业需求,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共建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企业直接参与18门专业课程授课内容设计,邀请30余名企业资深工程师“走进来”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并在杭州、宁波、嘉兴、衢州等地打造了集实践、创新、就业等功能于一体的校企协同实训基地,形成深度“引企入课”实践教学模式。

  与此同时,轻化工程专业加强校企“双导师制”建设,支持教师“走出去”深入企业挂职实践,打造具有产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轻化工程专业学生总实践时间达43.5周,其中企业工程实习占比超过70%。这种实践教学新模式确保学生能在真实的产业场景中锻炼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推动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

  校企共促科研反哺教学

  谱写产学研融合新篇章

  浙江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轻化工程专业积极推动绿色造纸、特种纸基新材料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部门紧密合作,为行业提供多个高水平的创新解决方案。轻化工程专业联合浙江省龙游经济开发区、浙江省内15家龙头企业、3家省级科研机构,共同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于一体的产业创新平台。

  近3年,轻化工程专业教师承担企业横向科研项目160余项,并将实际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产教融合成效凸显。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学生共发表学术论文36篇,申请发明专利55件,授权发明专利24件;轻化工程专业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省级以上奖项40余项,其中国家级别奖项8项,形成了“教学—科研—产业”联动发展的产学研融合新模式。

  未来,浙江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轻化工程专业将继续发挥绿色纸基新材料产业学院优势,持续推进产业链与教学链的深度融合,培养更多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高质量应用创新型人才,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纸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沙力争 郭大亮 许银超)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08深化产教融合 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沙力争 郭大亮 许银超2025-03-25 浙江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 2025年03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