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9 星期三
“四百工程”促蝶变 人才培养谱新篇
——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纪略

  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开设有教育学、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3个本科专业和小学教育实验班,其中,教育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应用心理学专业入选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为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学院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秉持“以党建促学科建设”“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学科专业建设一体化”的理念,践行“教学明道,育人达理”的院训,积极探索育人新思路和新举措,筹划和实施了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四百工程”。“四百工程”是“四个一百工程”的简称,分别对应“百篇研读”“百师讲谈”“百校调研”“百生创践”四大人才培养活动。“四百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指向,赋能教育学院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一体化。

  “百篇研读”启心智

  “百篇研读”即学生与同学或教师一起以读书会的形式,分享一百部各类名著和一百篇各类名作。“名著”包括但不限于本学科专业著作,鼓励学生读原著学原文;“名作”不仅包括经典文章,还包括知名电影、文艺作品、画作等。读书会包括三种形式:一是由教育学院学生会每月组织一次、全院学生集体参与的“问学创智”读书分享论坛,二是由各专业或班级分别组织的“南湖书声”读书报告会,三是由本科生素质导师各自组织所指导的学生开展的读书分享会。三种形式的读书会各有侧重,以“问学创智”读书分享论坛打破学院各专业之间的藩篱,促进不同专业之间交叉融合,让全院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分享读书体会与心得;以“南湖书声”读书报告会为联系同一专业不同班级学生之间的学术纽带,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集体自豪感;以素质导师指导的读书分享会有效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打造师生学术共同体。

  迄今为止,教育学院共组织开展“百篇研读”活动160余场次,分享中外各类名著200余部、各类名作100余件(篇),参与学生达4000余人次。

  “百师讲谈”拓眼界

  “百师讲谈”是指邀请一百名中小学名师和一百名名校研究生导师,以开设系列讲座、沙龙、示范课等形式开阔学生的专业思维和学术视野。灵活多样的讲谈形式和丰富多彩的讲谈主题,让本科生深刻体验如何从教师视角去看教育,让他们以直观的方式接触到教师职业和教育行业,让他们深入了解教育行业对于大学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让他们自觉追踪学科发展前沿和热点。“百师讲谈”培育了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岗位的情怀,激发了学生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奉献青春的斗志,坚定了学生扎根基层教学的信心。

  自活动开展以来,教育学院共邀请湖北省内外中小学教学名师60余人次,举办“名师讲谈”40余场;邀请国内名校研究生导师50余人次,举办“名导讲座”30余场。讲谈主题涉及“新时代教师的职业素养”“中小学教师招考的政策与技巧”“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前景”等内容,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又贴近现实。

  “百校调研”察实情

  “百校调研”是指组织和指导本科生利用寒暑假在自己的家乡调研一百所“名校”(知名中小学)和一百所“普校”(普通中小学),并撰写调研报告,力图打造我国中小学校情调查数据库,并精选出优秀调研报告结集出版。“百校调研”既可由学生个人自主实施调研,也可由学生以团队形式开展调研。在学生开展调研前,教育学院安排相关教师对学生进行调研方法集中培训,并根据调研选题为每个团队指定指导教师,对团队进行全程指导。调研结束后,在每个新学期的第一个月开展调研成果分享和评比活动,对评选出的优秀调研报告予以奖励。通过开展“百校调研”,学生可以重新认识自己就读过的中小学,亲身观察祖国大地上的教育现实,亲身感受区域基础教育的发展成果。

  目前,教育学院共组织300余支本科生团队利用寒暑假开展“百校调研”活动,调查走访中小学500余所,撰写调研报告300余份,近40支学生团队获评校级优秀社会实践团队,部分调研报告经指导教师修改后被政府部门采纳。

  “百生创践”助成长

  “百生创践”是指在本科生中孵化一百项创新项目和一百项创业项目。学生在课程学习和课外实践中如果有好的想法与创意,可随时向教育学院提交创新创业计划书和方案。当教育学院收到的创新创业计划书或方案超过5项时,便组织相关教师或行业专家对学生所提的方案开展专项评审,为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书和方案的优化完善提供指导,遴选出部分优秀方案作为院级创新创业项目进行立项,提供人力、物力及场地等方面的支持,助力这些项目入围各级各类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或创新创业大赛。该举措有效增强了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截至目前,学院共组织创新创业项目评审会和培训会40余场,学生共提交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500余份,在“创青春”“挑战杯”“互联网+”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中的获奖数量逐年攀升,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字化教育应用创新大赛等专业赛事中获得奖项20余项。

  “四百工程”育新人

  教育学院“四百工程”系列活动的持续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近4年,教育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超过30%的学生进入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攻读硕士学位,在学校研究生支教团选拔录取的学生人数连续2年位居全校前列;学生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和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别、省部级奖项50余项,获批立项国家级别、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余项;3名学生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长江学子”荣誉称号,2名学生荣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主办的寻找全国“最美新时代未来大先生”公益评选活动榜单;涌现出“大学生村官”杨继雄、“全国优秀教师”马永飞等一批扎根基层一线的毕业生先进典型。值得一提的是,由“四百工程”孵化出的“石榴籽同心乐学”小学教育品牌主题课程活动累计服务中小学生8000余人次,2024年年底入选武汉市青少年公益托管重点课程项目库,助力区域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罗建河 万力勇 洪雷 钟文勇)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高校新风 04“四百工程”促蝶变 人才培养谱新篇 罗建河 万力勇 洪雷 钟文勇2025-03-19 ——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纪略 2 2025年03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