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1 星期二
中职三科统编教材铸就工匠之心
图为统编《语文》课本剧作品《焦裕禄》。

  为更好推动统编教材的使用,并检验教材使用成效,河南省教育厅在第九届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能力大赛中,设置了三科教材课本剧赛项,通过活动育人、实践育人。

  图为统编《历史》课本剧省级竞赛现场。

  (资料图片)

  尺寸教材,悠悠国事。2020年,教育部启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统编工作。2023年9月,中职三科统编教材开始在全国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各类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使用,并于2024年秋季新学期实现了使用全覆盖,拼齐了三科教材统编工作的最后一块拼图。这也标志着中职三科教材已由“一纲多本”进入统编、统审、统用的“一纲一本”新时期。中职三科统编教材集中体现了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马克思主义魂脉,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引导中职学生奠定信仰根基,打好民族底色,培育职业素养,铸就工匠之心。

  统编教材夯实“德技并修”基础

  统编教材提亮道德底色。终身之计,莫如育人;育人之本,莫如铸魂。中职教育阶段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初始时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涵养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阶段。中职三科统编教材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体现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是培根铸魂的重要基础。统编教材推动中职三科课程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中职三科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助力中职三科课堂成为铸魂育人的重要阵地。

  统编教材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统编教材聚焦中职三科学科核心素养,促进由知识课程向素养课堂转型,有效实现育人价值。思政教材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三观;语文教材着力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历史教材引导学生做到学史力行,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增强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

  统编教材凸显职教特色。职教特色是中职三科统编教材区别于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的重要特征。统编教材注重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还重视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等职业精神的培养,更坚持德技并修,体现了中华传统工匠精神中对于“诚信为本”“重义轻利”“以和为贵”“坚守正道”等方面的道德追求。中职三科统编教材均系统融入了职业情境、案例等职教元素,尤其是语文教材在基础模块之外还单独编写了职业模块,进一步彰显了中职语文的职教特色。

  统编教材建设彰显制度优势

  精心研制,颁布课标。为满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深化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充分发挥中职三科课程育人功能的需要,教育部组建高规格课标编写组,秉持价值观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通识性教育与职教特色相结合、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基本思路,精心研制中职三科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课程实施等提供了规范的依据。“德育”课程更名为“思想政治”课程,拓展“经济政治与社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加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更准确全面地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语文课程体例与组织形式得到优化,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尤其是增设历史课程,使其成为中职学校公共基础必修课之一,安排72学时。

  名家编写,试教试用。三年面壁,夙兴夜寐,教材始成。教材编写采用编委会制,编委会主任经严格遴选并报中央批准。教育部组建了权威专业的编写团队,囊括思政专家、学科专家和一线骨干教师,共百余人。编写过程科学规范,历经“研制大纲—编写样章—撰写初稿—试教试用—征求意见—修改完善”等多个程序。试教试用广泛深入,教育部会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在北京、内蒙古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300余所中职学校(含技工院校)开展试教试用,编写团队深入一线收集意见并研判修改。

  专设机构,严格审核。成立于2017年的国家教材委员会,其职责就包括审核课程标准制定和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国家规划教材。中职三科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印发前均经过国家教材委员会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语文、历史学科专家委员会的严格审核,并由思想政治审议专家委员会完成政治把关。课标和教材完成专家委员会初审、复审、复核、专题审核、出版稿审核等流程后,以书面形式报国家教材委员会部门委员和专家委员审核,并报中央批准后定稿。

  有序推进,全面覆盖。2023年秋季,中职三科统编教材投入使用。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联合发文规范中职三科统编教材使用相关事项,打破中职三科统编教材使用的部门界限,统一中等职业教育各类学校的三科教材使用。调研显示,截至2024年秋季,中职三科统编教材征订数量基本实现“人手一册”的使用全覆盖目标。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首次统一开设历史课程,并将世界历史纳入课程内容,有利于中职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并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进程。

  统编教材使用成效显著

  全面开齐,基本开足,部分开好。2024年,教育部教材局委托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对中职三科统编教材使用情况开展科学监测。监测数据显示,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和技工院校都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全面开齐了中职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调研显示,中职三科课时基本开足,大部分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按照课程标准合理规划教学安排,少部分学校根据学生学情和本校教情对《语文(职业模块)》和《世界历史》等册次教材的教学安排进行了适应性调整。访谈表明,中职三科目前已实现部分开好。在部分中职学校使用中职三科统编教材的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了有效的支持制度,各级教研机构起到了有效的支撑作用,教材出版单位提供了良好的售后配套服务,学校组建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配置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建立了适宜的日常教学制度安排,以上条件共同保障了中职三科开好。

  学校好管,教师好教,学生好学,社会好评。中职三科统编教材投入使用以来获得了各方赞誉。调研显示,中职三科教材统编后,中职学校教材选用、使用的管理负担大幅减轻,教师普遍认为中职三科统编教材有利于帮助其由“教教材”转型为“用教材教”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相较于普通教育教材,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中职三科统编教材可读性更好,便于自学,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家长等社会群体反响良好,普遍认为教材使用有助于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2020年启动中职三科教材统编工作,到2024年秋季基本实现使用全覆盖,历时四年,成绩斐然。但中职三科课程建设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要充分发挥铸魂工程作用,如何进一步开齐开全开好,解决好师资配备、课时安排、德技并修的关系仍需重点关注。

  (作者单位系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本文系该所重点研究项目“职业院校课程教材与人才培养质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职教周刊 05中职三科统编教材铸就工匠之心 沈永鑫 韩江萍 曾天山2025-03-11 2 2025年03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