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8 星期五
嘉兴大学经济学院
全力培养适应区域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地方高校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嘉兴大学经济学院紧扣地方高校的核心使命,创新提出了“立地顶天、中西互鉴”的经管人才培养目标,“立地”强调服务地方、服务企业,紧密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顶天”则突出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强调深入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规划,培养具有社会担当的高素质人才;“中西互鉴”着眼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传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建设“三业三融、专业贯通”新架构,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地方高校的重要使命之一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学院围绕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采取了学院与社会贯通的策略,通过“三业三融”育人路径促进教育与产业、市场的双向互动。一是坚持产教融合。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和发展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开设特色课程,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了解地方经济的复合型人才。比如设置“金融科技原理”“数字经济概论”“共同富裕理论”等前沿课程,将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议题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增强学生对前沿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二是坚持科教融汇。与地方企业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通过课题研究、学生竞赛等方式,将学院的学科优势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科技成果、教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邀请企业高管和专业人士担任兼职导师,开设专题讲座,将企业前沿经验和行业需求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三是坚持校地融合。与地方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合作共建研究基地,围绕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联合研究,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积极参与地方政府部门的经济政策制定和咨询服务,定期提供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为区域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构建“课程育人、东西协作”新路径,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担当意识

  学院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相关内容融入到教学与实践活动中,重点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将“课程育人”理念贯穿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使经管类专业教育与社会责任培养紧密结合。学院积极组织“乡村振兴调研”“跨境电商助农”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解决教育资源的区域差异问题,学院通过与西部地区高校合作,建立东部高校与西部高校的长期协作机制,积极推动东西部高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和经验互鉴,解决东西部高校在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和教育经验上的不均衡问题。其中,“香樟西部计划”暑期学校是学院打造的“东西协作”实践创新示范。项目面向西部地区高校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举行公益性学术活动,邀请著名专家学者、政策研究人员、知名经济学者,讲授前沿知识、分享科研经验、解读发展经验、指导调查研究,深化东西部地区高校协作交流,助力西部地区高校优秀学子和青年学者更好地掌握国际国内的学术发展情况,了解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沿。通过品牌活动的开展,学院充分践行教育资源共享的理念,提升东西部高校的整体教育水平,推动共同进步,助力“教育共富”。

  构建“产品‘走出去’、国际传播”新机制,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化办学,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生培养。学院将跨文化能力培养作为核心内容,推动本土与国际贯通,促进中外学生的共同成长,有效培养“知华”“爱华”“友华”的国际学生。一是鼓励跨文化协作。国际学生与中国学生共同组成项目团队,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帮助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解决地方企业的实际问题。比如与地方企业共同创建“大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工作坊”,与阿里巴巴国际站(嘉兴)服务中心、嘉兴市电子商务促进会、嘉兴市国际商会合作共同推动长三角跨境主播培育,与贸易公司校企合作共建国际生实习基地,与200余家企业合作,通过跨境电商直播项目助力品牌“走出去”,与桐乡市商务部门合作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二是优化课程设计。在国际生课程设计上,通过开设关于中国经济、文化和历史的特色理论与实践课程,帮助国际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增强其与中国社会的文化适应性,比如国际生与本地生一起参与“在嘉兴看见美好中国”调研团等活动。通过这些课程和活动,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彼此文化的理解,还为未来的跨国合作积累了宝贵的跨文化经验。

  通过与嘉兴及周边企业的深度合作,东西部高校的协同推广,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推广,学院经管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和成果已在更大范围得到了应用与认可,逐步形成了立足地方、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推广力和影响力,被权威媒体专题报道。

  一是地方经济赋能显著。学院与嘉兴市及周边地区的多家企业、地方政府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项目通过“助农助企”计划,推动学生深入参与企业运营与地方的经济发展活动,形成了与区域经济需求紧密契合的教育模式,帮助解决了当地企业在市场推广、经营战略、品牌策划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如学院金融专业的嘉兴大学—嘉兴银行实践教学基地,嘉兴大学—南华期货创新创业基地等,由企业与学院共同开展实习、实践合作,搭建学生接触行业实际的桥梁,提升学生实践技能。二是教育共富辐射广泛。在东西部协作政策的支持下,学院通过“香樟西部计划”等积极参与东西部高校协同合作,促进了东西部在教学改革、教育资源分配等方面的经验交流与探讨。这一合作机制逐渐形成了一种可持续的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模式,推动了东西部高校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此外,学院连续19年参与“益满湘西”爱心支教活动,助力打造融支教、乡村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为一体的综合志愿服务项目,相关团支部曾获评浙江省“成绩突出团支部”,参加活动的学生连续两届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近3年,学生积极参加以共同富裕为主题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国家奖项10余项、省级奖项100余项。三是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经济学院的国际生培养模式在国际化推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高校建立了长期教育合作关系,推动了国际化办学的创新。学院还举办嘉兴故事国际传播论坛和“在嘉兴看见美好中国”等主题活动,让国际学生在学习、参观、调研中亲身感受中国发展,为讲好中国故事贡献力量。比如,由学院202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生艾泽丁参与拍摄的视频作品《在红船启航地感受美好中国》在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短视频大赛中获得优秀作品奖,多名国际学生参与拍摄的短视频作品在法国等国家亮相并获奖。

  (文雁兵 胡进 孙庆刚)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11全力培养适应区域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文雁兵 胡进 孙庆刚2025-02-28 嘉兴大学经济学院 2 2025年02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