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改风采
2025-02-24 星期一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创新PPP—BOT模式 提升学校办学能力

  从2013年起,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教育融资与产业转型升级融合的新路径,形成以PPP—BOT(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Build Operate Transfer,即“公私资本合作—建设运营移交”)为核心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即学校通过与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吸引企业投资,以购买服务、分期付款的方式逐步抵补企业投资。不仅能缓解自身的办学经费压力,又能为企业发展赋能,实现双方互利共赢,取得显著的“一平台”“三引入”“一保障”的PPP—BOT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以下简称“PPP—BOT模式”)改革成效。

  以PPP—BOT模式建立产业学院平台

  在实施PPP—BOT模式前,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因办学历史较短,历史积淀不足,存在办学经费紧、实训条件差、教学资源少、专业教师弱等问题。在实施PPP—BOT模式的过程中,学校携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京东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成功建成鸿蒙现代产业学院、腾讯云互联网产业学院、京东数字商业产业学院等7个产业学院,使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软件技术、电子商务等18个专业受益。在建设过程中,学校通过吸引企业投入资金,有效缓解了办学经费压力,彰显了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加速产教融合、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创新优势,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PPP—BOT模式开展“三引入”实践

  引入教学实训设备。以教学实训设备信息化、网联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为关键提升点,校企协同遴选确定符合PPP—BOT模式建设的专业,引进企业“四新”(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教学实训设备,支撑合作专业开展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的硬件要求,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引入教育培训课程。行业龙头企业构建了一系列学习平台,如“华为大学”“腾讯大学”等,这些学习平台拥有较为完善的教育培训课程体系,教育培训内容引领行业标准,并有行业公认的职业资格认证。学校引进了华为Talent实训平台软件V1.0、Python程序设计、昇腾机器学习技术、腾讯云全栈开发等172门课程,不但解决了专业课程资源匮乏的难题,同时也实现了专业设置与行业发展对接、课程体系与行业分工对接、教学内容与产业岗位对接的目标。

  引入“企聘校用”工程师。合作项目的专业带头人由校企相关人员共同担任,把专业建设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由项目合作方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实行“企聘校用”模式,专业核心课程绝大多数由“企聘校用”工程师进行授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校企双方的优质师资进行双向培训,实现优势互补,不断优化师资队伍,解决了民办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教师“引不进,留不住”的痛点。

  以“三维一体”质量体系保障PPP—BOT项目建设质量

  学校成立PPP—BOT模式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全面领导PPP—BOT办学改革的规划、实施、检查、总结等各项工作。实行“事前论证、事中监控、事后评价”“三维一体”的全过程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确保PPP—BOT模式建设项目整体实施质量。

  事前论证,进行规划管理。专家组从实训场所建设、投入实训设备数量、技术指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资源、“企聘校用”工程师配备、购买服务、分期付款方式等方面对合作项目进行严格论证。

  事中监控,进行运行管理。专家组对项目经费投入、设备投入、课程资源投入、教学效果等要素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控,确保合作项目的运行质量。

  事后评价,进行绩效考核。项目运行到某一届学生毕业时,由专家组对合作项目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实现管理闭环控制。

  PPP—BOT模式实施以来,学校获评国家教育部门2024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1个,国家教育部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骨干专业2个,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A类专业群1个,福建省示范专业1个,福建省产业特色专业群3个,等等。PPP—BOT模式被全国20余所职业院校学习参考,被10余家权威媒体宣传报道。

  今后,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将加大对PPP—BOT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力度,加强对PPP—BOT模式的研究,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机制,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林水生 苏国新 蓝荣东)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08创新PPP—BOT模式 提升学校办学能力 林水生 苏国新 蓝荣东2025-02-24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2 2025年02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