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教改风采
2025-01-17 星期五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教育学院
以古代文学为抓手 创新国学教学模式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体系涵盖了从先秦两汉至清末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史的教学,内容涉及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文学史的讲解、文学理论的阐释、文学思潮的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等多个维度,是本科教育中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一环。同时课程内容的思想性、艺术性、审美性与古代文学课程和国学教学中“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的要求高度契合。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教育学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坚持以古代文学为抓手,积极探索国学教育的契机,创新国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创新教学模式

  坚持立德树人

  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中,教书与育人同等重要,传道先于授业和解惑。为此,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教育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了在教学中引入国学元素,重新编订“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创新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思想性与专业性的有机统一,在不破坏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深度挖掘课程内容中的国学元素,在实际教学中,将“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内容分为不同篇章,并进行各有侧重的国学教学。学院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度挖掘和提炼“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国学内容和德育功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完成教学计划、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状况和经典作品的同时,培养“有情怀、有自信、能做事、能创新”的时代新人。

  在先秦文学篇章的教学中,通过对文学起源以及《诗经》《左传》和诸子散文等内容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关注现实的人本主义精神及自强不息等思想的光辉;在秦汉文学篇章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史记》、汉乐府的相关知识,理解“发愤著书”的传统、关注现实的笔力、百折不挠的民族气节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篇章的教学中,通过课堂研讨、课外阅读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文学发展的特点,理解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唐宋文学篇章的教学中,将更多的自主权交给学生,通过组织诗词朗诵、赏析的形式,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诗词魅力;在元明清文学篇章的教学中,通过排演课本剧的形式,尝试以相似的人文关怀和高尚情操为依据,编排章节。在讲授《桃花扇》的同时,突出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内涵等,以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传承的新路径。

  丰富授课内容

  调动学习热情

  在开展“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建设时,学院革新教学方法、丰富授课模式,采用对分课堂、情境教学等形式,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加实践的比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通过排演课本剧演绎历史情境;组织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活动;组织专家讲座和读书会、讨论会,让古典文化走进学生内心,使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2022年以来,学院通过与江油市李白纪念馆、德阳市罗江区李调元纪念馆、中国德孝城等单位的交流合作,有效组织教学,并组织开展了李白、李调元等人物的相关讲座与研讨会,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通过自编剧本进行课本剧展演等,有效地将专业学习与课程目标结合起来,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2020年以来,学院将中华经典诵写讲演系列活动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安排结合起来,选择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或者古典名著作为演讲主题,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呼吁当代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拼搏。例如,演讲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获奖选手从书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的理念出发,呼吁当代大学生要以少年的担当和责任,积极进取,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把建设国家与实现个人抱负有机结合起来,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学生表示:“在中国古典名著这片坚实肥沃的土壤上,我们才能站稳脚跟。”通过主题演讲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热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国学素养。

  在教学与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的同时,考核方式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因此,学院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考试内容中减少了记忆类题目的比重,增加了材料分析题、作品鉴赏题等主观性较强的题型,以培养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学院鼓励学生撰写读书笔记,让学生通过阅读原著,汲取国学中的养分,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政治意识,提升文化素养。

  组织多彩活动

  涵养学生心灵

  长期以来,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始终高度重视学生人文素质、人格和精神的培育。在教学过程中,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通过丰富多样的学生活动,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2024年以来,学院召开了首届德孝文化学术研讨会,这是创新德孝育人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目前,学院有各种社团10余个,每年以德孝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举行“承德孝遗风、做优秀大学生”演讲比赛、“百善孝为先”手抄报比赛、“让孝在我们这一代传承弘扬”专题讲座及书画大赛、歌咏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已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在丰富学生日常生活的同时,也营造了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实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随着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越来越多的师生主动投入到国学教育教学中来。为了增强师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师生的学习成就感,学院选用一些初级的教程,比如《论语》导读、《大学·中庸》导读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通过开展诵读、演讲、吟诵、创作、展示等活动,加强中华经典的研究阐释、教育传承及创新传播,集中展示、宣传、传播中华优秀语言文化。

  未来,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教育学院将继续以古代文学为抓手,创新国学教学模式,进一步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导和带动更多学生感受国学文化的魅力,传承国学经典,使学生关注社会、心系祖国,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国家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谢述峰)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10以古代文学为抓手 创新国学教学模式 谢述峰2025-01-17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教育学院 2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