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区域周刊
2025-01-17 星期五
新岁序开 再启征程

  资料图片

  编者按

  2025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近日,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举行。会议强调指出,“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专章部署,教育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已成为国家利益和目标的中心”。在市县层面,如何因地制宜落实国家战略,考验着区域教育管理者的智慧。新年新起点,五地亮方案——

重庆市九龙坡区 用勇气和智慧迎接教育新挑战

王家仕

  时光荏苒,年轮新添。作别2024,与过去道一声珍重。这一年,我们目标坚定,以斐然成绩交出了亮丽答卷,九龙坡区教育工作取得了“六个新进展”:党建引领示范展现新形象,区域育人质量实现新提升,教育综合改革走出新路子,真抓实干项目实现新突破,区域教育影响展现新作为,优质学校建设绘就新蓝图。我们笃行不怠,聚焦聚力“五五行动”,推广行知、国际、课改、特色、质量“五张名片”,以教育高质量发展绘就美好蓝图;我们并肩同行,推行“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校园食堂“四同”机制、清廉学校建设,以为民务实清廉赢得社会认可。

  新岁序开,再启征程。握手2025,为了所有期许再次出发。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迎来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一轮机遇和挑战。我们邀您见证新时代、新征程上九龙坡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新作为、新成效——

  以创新智慧开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我们聚焦“东西一体化、全域现代化”大美九龙坡发展定位,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1个目标定位”,即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好新时代教育强区”为总体目标,以“优质均衡化、教育现代化”为发展新定位;“5区建设”,即加快建设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区、职业教育“双优”特色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区、终身教育引领示范区、教育强国先行实验区;“10大行动”,即实施党建引领质量提升行动、立德树人培根铸魂行动、基础教育优质公平发展行动、教育服务发展协同创新行动、终身教育优质示范行动、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行动、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教育改革集成攻坚行动、教育特色品牌提升行动、数字教育赋能牵引行动;聚焦教育强国“六大特质”,大力实施“6个标志性工程”,力争建成走在全国前列的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以无畏勇气迎接教育改革路上的困难挑战。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躲不开、绕不过。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夯实基础教育这个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点,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解决好人民群众关于教育的急难愁盼问题。聚焦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教育民生问题,优化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坚持阳光招生、规范管理,持续巩固“双减”成果,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借助数字化、人工智能发展的时代机遇,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

  以不懈努力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的奋斗目标。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聚焦这六大特质,我们将大力实施“红岩思政”铸魂育人工程、东西学校“教共体”质量提升工程、弘扬“行知”精神名家名师成长工程、创新人才“小—初—高”一体贯通培养工程、家校社“同心育人”工程和教育对外开放合作工程等“六个标志性工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系重庆市九龙坡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

深圳市南山区 以三“期”工程实现提质增效

杨珺

  2025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也是深圳市南山区建区35周年。南山教育将锚定“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基础教育先锋城区目标”,聚焦“管理体制改革、育人方式改革、办学模式改革、保障机制改革”四大领域,推进“数治赋能善治,构建良好教育生态;育分转向育人,持续深化新课程改革;科普协同科创,培养综合创新人才;专业走向乐业,涵养新时代‘大先生’;交往推动交融,提升教育竞争与影响力”五大攻坚任务。新一年,为跑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南山教育将重点抓好三“期”——

  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期。增强思政课的原创性、互动性与沉浸式体验,抓好学科教师、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团干队干等队伍,强化全员育人。抓好“与深圳精神同行”大中小幼思政一体化实践,整合学校“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和网络“云课堂”,强化全过程育人。落实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打通政府、学校、家庭、企业、社会育人资源,建立高校与集团衔接机制,强化全方位育人。

  育人方式改革的攻坚期。深化新课改和评价改革,着力打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K12技术与工程教育实验区;深化与深圳大学等属地高校及深圳零一学院、科创学院的合作;培养创新校长、创新教师,协同研发多模态创新人才大模型测评系统;联动南山高新科技优势资源,推动科普与科创教育。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窗口期。努力打造“高能级的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做好教育国际化的顶层设计和科学布局。坚持“一国一策”,认真谋划“在地”和“出海”项目与路径,研制教育国际化管理机制和项目清单。以项目为抓手持续扩大“朋友圈”,继续办好“粤港澳大湾区共话”“留学生文化使者进校园”等品牌项目。精心开展“世界学校国际象棋锦标赛”“大湾区竞技机器人大赛”“中日韩围棋大赛”等新项目。实施教育全球化“百千万工程”,实现南山师生100%参与教育国际交流活动,开展OECD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项目等,不断提升区域教育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局长)

宁波市北仑区 在不断建构中搜寻“力量密码”

李海达

  岁末年初开新局,同问教育新蓝海。立德铸魂、育才育人是教育之使命,也是百姓之寄托。为教育者,当跳出功利之梏,脚踏实地,眼望长远,为树人而深谋;辨时代之追问,引未来之所盛,破荆造渡,敢有先行;开轩而听,凝神聚力,立一地之文化,应家国之急盼。

  我们要在不断重读、释放、建构中找到“力量密码”,在“破”与“立”中看见未来。首先,要借助新质生产力,用好科技向善力,激活教育的新机制、新模式、新生态,释放教育“高科技”的生命力。其次,教育发展要有系统观,要在大盘子上统筹擘画教育的“高效能”。再其次,谋新立意不能丢掉重“质”为本的使命,要在不断挖掘、雕琢教育的深度、广度和精准度的过程中,让“高质量”教育服务于时代所需。

  更新教育理念。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未来,我们既需要精英人才,也需要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以人为中心,尊重个性差异和全面发展,才能激活内驱力。面对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我们在北仑的土地、历史和文化中找寻答案,深耕区域红色教育资源,擦亮“力量密码”大思政品牌,共建“海濡课程”矩阵,让更多时代新人“发现光—追逐光—成为光”。

  变革学习方式。教育的变革最终一定落实在课堂教学上。我们要以系统思维谋划整体育人,以提高育人效能。同时,要用好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挖掘、应用现有技术装备的功能。我们实施了“全领域课程改革深化行动”和“‘五育’融合升级行动”,探索实践学习、项目化学习,构建未来学校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涌现出“学在山海间”“多彩小厨房”等生动案例。

  构建场景美学。构建场景,打造沉浸空间、升级美学系统,才能支持多元学习的发生。把学生放在“C位”,才能增强体验感、意义感,使其自主发展、全面成长。在我们的“校BA”上,学生不仅是球员,还能解锁策划者、主持人、啦啦队、志愿者等身份,在历经“人人有角色、事事有目标、时时被关注”的洗礼后,学生们就有了综合素养的真实提升。我们的“校BA”获评浙江省教育新媒体优秀案例。

  创新管理模式。面对大规模个性化的人的发展、高情感高互动的关系建构,学校组织行为模式须转型为更开放的“开门办教育”,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目前,我们已在全区11个街道分别挂牌成立街道家庭教育指导站,也正不断探索着“文博+教育”“传媒+教育”“社区+教育”等“教联体”。现已推出17条家校社协同共育研学线路,串联起校内外18个点位和上百个教育场景,获评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

  重塑评价体系。为打造出一所所不偏颇且有特色的学校,我们出台相关的硬件、软件指标,让学校建设既有标准可依,又有拓展空间。在评价内容上,更注重学生的“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更关注学校的健康生态、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评价方式上,强化从起点看变化的基本导向,指导学校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定期监测完成度,推进学校项目化发展性督导评估。

  强化保障机制。任何一场成功的改革,都离不开系统性的支持。我们要做好政策支持和资源分配,为建好指向新质生产力之下、终身教育之下的教育体系提供坚实保障。我们正持续深化浙江省义务教育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办学试点区建设,目前共组建10个教育集团、11个教共体,实现义务段学校全覆盖。我们将继续打造3.0版共同体模式,让“名校+新校”“强校带弱校”的成效更加肉眼可见,以实现优质教育的资源裂变。

  (作者系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成都市青羊区 以“强区”拼图绘强国“版图”

何媛

  2025年,如何以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助力教育强国火热建设,是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作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我们将围绕培基铸魂、民生所向和国家所需,谋划开启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青羊新局。

  聚焦紧紧把握落实好育人的根本问题,下大力气抓好思政课改革,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在教学方式上充分加入社会实践,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中华传统美德。立足“五育”并举,充分结合青羊当地的努力餐、十二桥烈士墓等红色育人资源,联动博物馆、科技馆、航空工业基地等科技文博资源,开展“行走的思政课”“蓉耀少年”等主题活动,全面加强培基铸魂、启智润心。

  作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与传统教育强区,青羊教育长期面临优质教育资源承载负荷压力。我们着力破解“空间先天不足”“校际客观差异”“内涵质量不均”三大制约教育发展难点,实现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全面跃升、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跨越发展。我们将持续推进现代化区域教育体系建设,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探索“托幼一体化”服务模式,深化幼小科学衔接,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提质扩优教育集团化办学效能,持续巩固“双减”成果,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强化高中品牌建设,实施引领型和特色型普通高中双轮驱动,聚焦课程建设、课堂建设、队伍建设、管理建设、资源建设五大领域,推动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深入推进国家级成都市航空航天产教联合体建设,共建成都航空产业发展研究院,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加强联合贯通培养,推动中职教育优质协调发展;健全从学前到高中十五年特殊教育体系,深化培智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推动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我们将秉持“把校点布局到产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人口最聚集的地方、学位矛盾最突出的地方”这一理念,下大力气扩大学位资源供给能力,统筹规划全区基础教育设施发展空间布局,“一校一策”推进学位扩容供给攻坚行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期待。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沈阳市于洪区 找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杠杆”

张丽

  站在2025的新起点上,我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大会精神,锚定全力推进幸福教育民生工程这一目标,持续深耕、精准发力,持续践行对于洪百姓“让孩子在家门口上优质学校”的诺言。

  叫响党建品牌。首先还是在党的建设上下功夫。春季学期开学前,我们将在区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形成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党建工作的10项举措,持续打造叫得响的教育党建品牌。春季学期,将开展第二期全覆盖的于洪区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系列党建活动。在新建学校提前规划党建阵地,让学校在办学伊始就有浓厚的党建氛围。同时我们还将策划三条教育系统党建精品路线,把好的经验提炼出来,把好的阵地展示出来,发挥示范作用。

  启航职教新程。2025年,最令我期待的是我们职教中心新校区的建成和投资使用。于洪区投资7.6亿元建设的这个新校区即将投入使用,于洪“新职教”参照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的标准建设,打造沈阳市乃至辽宁省一流的职业教育中心。“新职教”将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谋划专业设置,围绕装备制造、财经商贸、电子信息、医学医药等重点产业,设置机械制造、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无人机操控与维护、医疗护理、康复技术等10余个专业,并与企业和高职院校开展深入合作,打造产教融合项目,全面提升于洪职业教育水平,为区域产业腾飞注入源源不断的技能人才动力。

  直击高中短板。1964年建区的于洪区是沈阳市九城区之一,全区常住人口106.6万,但目前只有两所公办高中。为了加速补齐高中教育资源短板,区政府与市教育局联手,按照“名校建分校”的思路,按照“市属市管、区投区享”的模式,将辽宁省第一“金字招牌”——东北育才学校引入于洪区,建设为东北育才于洪高级中学。此消息一经发布,便引来众多百姓的围观和点赞,热度直线飙升。学校位于于洪区造化街道汉江街和五台山南路交叉口西南侧,总投资4.9亿元,规划用地面积12.19公顷,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能容纳学生3000名。学校秉持“勇于担当、追求卓越”的育才精神,将总校教育理念、管理模式、教学质量全面移植、深度融合,努力办成“安全、健康、乐学、成长”的幸福校园。我们将全力推进工程进度,确保工程如期交付,按时向百姓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筑牢教育根基。于洪区基础教育目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展望2025,我们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知识智力、身体和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我们将继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随着教育投入的持续增加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质量将实现质的飞跃。我们将看到更多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教育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当中,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我们将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鼓励教师们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我们将持续巩固“双减”成果,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做好提升教育质效的“加法”,逐步改变学生累、家长急、教师苦的教育现状。我们将不断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紧盯“小眼镜”“小胖墩”“小豆芽”“小焦虑”等问题,抓好“三个健康”工作。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与优质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助力于洪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锻造师资劲旅。这几年,于洪教育持续加大教师招聘力度,补充了大量的“新鲜血液”,全区教师队伍更加稳定。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这项工作,加大教师补充力度,夯实教师培养体系,实施素质提升项目,以“分层分类培养”为手段、以“大教研”共同体为载体,构建培训新样态,促进教师真成长。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弘扬尊师重教风尚,讲好于洪教育人故事,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作者系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视觉中国提供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区域周刊 09新岁序开 再启征程 2025-01-17 2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