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在上绘画课。视觉中国供图
|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2024年版《创意经济展望》中,强调了创意产业在贸易和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该机构秘书长格林斯潘指出,创意经济正在扬帆起航,创意已然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快速发展,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加拿大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创意产业为加拿大经济增长贡献了555亿加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提供了超过60万个工作岗位。英国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文化创意产业就业人数达240万,占英国总就业人数的7.1%。 创意来自人。加强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是推动创意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关注基础教育领域学生文化创造力的培养,在“从娃娃抓起”的文化教育和文化创意素养培养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从政府部门的战略布局到学校教育的推陈出新,再到多方力量的协调支持和数字技术赋能,实现了文化创意人才早期培养的点面结合。 1 重视艺术教育的媒介作用 2024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了世界文化艺术教育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艺术教育框架》。该框架指出,各国教育系统应从幼儿抓起,充分利用文化和艺术教育的优势来培养下一代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艺术与文化创意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创意素养的培养如今已成为全球艺术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话题和追求的目标。 澳大利亚政府认为,为年轻一代提供艺术教育能有效推动澳大利亚创意产业的发展。因此,该国特别鼓励通过文化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早在1994年颁布的《创意国度》中,澳大利亚就提出,所有澳大利亚居民都具有接受提高自身创造力和提升欣赏他人创造力水平的艺术教育权利。2023年,澳大利亚颁布了最新的国家文化政策《创意澳大利亚战略2024—2028》,认为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始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不仅能够培养艺术创造力,还能够促进文化理解和文化参与。澳大利亚通过国家课程的艺术学科来发展儿童和青少年的跨文化理解、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并大力支持校内艺术教育项目。最新的澳大利亚F-10艺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参与高质量的艺术体验和实践能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有利于青少年发挥创造力和潜力。因此,澳大利亚鼓励学生以传统和创新的艺术形式交流有意义的想法,支持他们利用艺术知识,通过实践来学习,并抓住机会与艺术组织、创意产业的专业人士接触。 英国也重视开展艺术教育,以此培育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1993年,英国颁布了纲领性报告《创造性的未来》,提出了以创造性为价值导向的文化发展战略,并专门讨论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1999年,英国创意和文化教育咨询委员会发布了《我们的未来》报告,明确英国的发展需要“儿童和青少年的创造力”,并承诺修订国家课程和改进教师培训以支持艺术教育。英格兰艺术委员会最新发布的《2020—2030年战略:让我们创造》更是将创造力的培养作为国家艺术文化教育的核心。整体来看,英国坚持在中小学阶段培养儿童的创新创造能力,充分利用艺术教育为学生提供探索和分享创意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艺术学习和实践中调动想象力和感官体验,从而发展创意思维和创造技能。 2 建立创造性的伙伴关系 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不能仅靠学校自身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多方力量的坚实支撑。在英国等国家,参与文化教育的多元主体,依靠合作伙伴网络和文化教育项目,在经费、资源和活动实施等方面协调互动,发挥各自专长,通力合作,共同保障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 “桥梁组织”是由英格兰艺术委员会和英国教育部共同资助的,由10个区域性组织构成的大型合作网络,旨在通过加强文化领域与教育领域的协作来增加儿童和青少年获得高质量艺术和文化教育的机会。2012年至2023年间,超过190万名儿童接受了其提供的丰富的创意课程,项目惠及英格兰地区59%的中小学。在“博物馆和学校计划”项目中,英国文化部和教育部协作,号召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机构提供大量的文化活动和文化资源,支持学校的文化教育项目和课程建设。“遗产学校”是英国历史建筑和遗址委员会开展的项目,旨在确保学生能够欣赏当地遗迹并认识各类遗迹的意义。英国的大多数世界遗址都有丰富的教育材料和面向学生的展出计划,并与当地学校合作开展学习项目。 近年来,澳大利亚艺术委员会注重发展研究型伙伴关系,围绕艺术和创造力,与艺术家、艺术组织、创意企业和学术界展开合作。合作的类型包括以下五大方面:合作研究,与外部研究人员合作承担数据收集、报告分析工作;资助项目合作,与合作伙伴共同申请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的资金资助;委托研究,根据特定的研究需求,寻找外部顾问或学者进行独立研究;建立知识伙伴关系,构建知识分享、合作交流的平台以便生产新的文化知识;成立跨学科中心,围绕艺术和创造力的共同话题,聚集不同组织和机构的专业人员,探索合作机会,以开展有针对性的战略研究。澳大利亚十分重视艺术和教育的跨领域协作,例如,“学习中的创意领导”项目是悉尼歌剧院与中小学的合作研究项目。该项目结合学校课程内容,通过在线直播表演、互动研讨会、现场学习和表演体验等方式,将创造力嵌入教学方法,同时还基于量身定制的沉浸式三年发展计划,鼓励学校管理者将创造力培养置于学校的核心。 加拿大的“艺术和学习网络”是一个由艺术家、教师、艺术组织、研究人员等主体构成的合作网络。该网络围绕艺术和文化学习的共同愿景,为各地开展文化教育活动搭建协作平台,旨在使加拿大变得更具创造力。“艺术可教”项目是依托“艺术和学习网络”开展的项目之一,目前已有37所学校加入,惠及近7000名学生,帮助学生获得了基于艺术的学习机会,增加了学生体验引人入胜的艺术、文化和遗迹的机会。该项目着重探究如何将文化艺术与课堂学习相结合,不断探索教师和艺术家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学习机会的最佳路径,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富有创意的学习氛围中接触多元的文化并拓展创意技能。 3 强化数字技术赋能 当下,数字技术不仅重塑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业态和模式,也为该领域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运用数字技术培养文化创意人才,成为一些国家重视的议题。 英国认为,数字化的文化资源不仅让儿童和青少年更容易接触到文化遗产,还能够打破文化内容被动接收的桎梏,帮助儿童和青少年输出自己的文化创意。近年来,英国不断加强数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数字技术拓展学生获取文化资源的途径。例如,61%的博物馆将高达50%的藏品数字化,积极发挥高品质数字化馆藏在支持学习、提供教育资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英格兰文化遗产委员会推介的优秀文化教育案例中,就有一项文化学习活动。该活动立足小学历史课程,要求学生完成一项帮助他人了解石器时代的小型数字交互设计。要完成这一任务,学生一方面需要输入有关石器时代及其遗址的文化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创造性地借助数字交互技术输出自己对于石器时代的文化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实现了深度的文化学习,还发展了基于媒介技术的文化创造力。 澳大利亚同样认为,需要使用数字技术来连接、分享和参与艺术文化并进行创造。数字技术能够在课堂中推动学生的文化创新和再生活动。由此,澳大利亚的艺术课程鼓励学生利用数字工具创造和分享自己的成果。学生可以在不同的艺术科目中使用数字工具来创作传统和新兴形式的作品。例如,在中学艺术课程的媒体艺术板块中,学生可以使用图像、声音、文本、互动元素,创造性地探索、创新和解释文化,一方面探索文化要素对数字媒体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制作媒体作品时加深对文化的理解。 加拿大注意到数字化转型给文化内容生产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创意加拿大》明确提出,“加拿大的文化立法框架和国家文化机构需要现代化变革以适应数字时代”,要深入思考如何激发“创作者在数字世界中的创造力”。加快实现数字化,已成为加拿大文化和教育政策的主要目标。一方面,加拿大注重以数字化手段传承和创新文化。例如,加拿大图书馆和档案馆提供资金支持,实现现有原住民语言和文化材料的数字化。另一方面,加拿大在课程政策中体现数字化的要求。例如,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在中学“英语语言艺术”课程中,专设新媒体技术模块,要求在操作运用中培养学生以新媒体技术为媒介的文化创造力。 (作者单位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姚林群系该院教授。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1年教育学一般课题[BHA210125]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