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产业是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涵盖了医疗、健康、养老、体育、旅游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护理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医疗护理领域,而是要更加全面、深入地融入到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中。北华大学护理学院为适应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满足大健康背景下对护理学人才职业品格的需求,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知识体系的需求,从“疾病护理”转变为“全生命周期的专业服务”人才培养支撑体系的需求,实施了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复合型护理学人才,推进了护理学专业办学水平,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从需求出发 构建“五维”课程模块 学院以健康中国需求为引领,突出立德树人中心地位,将课程思政的要求落实到各方面,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依托学校多学科优势,注重护理学与康复医学、冰雪运动损伤、森林医学、人工智能的科学融合;完成“冰雪运动康复护理”等交叉课程群,参编国家规划教材6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65篇。实施分年级侧重、核心素养贯穿始终的渐进式课程体系,结合学生成长、培养规律、阶段性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切实保障育人质量。构建夯实专业基础的专业基础课程群、提升素养的人文护理课程群、紧贴临床的专科护理课程群、突出交叉的特色综合课程群、顺应需求的辅修课程群。以健康中国需求为引领,打造“五维”课程模块,推动基础与临床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护理与预防融合、护理与人文融合,建成方向明确、相关性强、特色突出、循序渐进的课程群。 全维度推进 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学院大力推进教学、实训、科研三平台相结合,建立科学方法教育体系。阶梯式开设科研方法学课程,启发学生的科研意识,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医学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学科前沿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开展多层次科技创新训练项目、毕业论文等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结合学院实际情况,进行班导师制度改革,教师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学生学涯、知涯、职涯的指导,逐层、递进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交叉互补的优势,打破专业堡垒,跨门类、跨专业、跨年级组建教学、实训、科研团队,通过校城融合、校企合作和社会实践,开展以引领性实践、教学性实践、专业性实践、服务性实践、认知性实践、自主性实践、拓展性实践为路径的协同实践创新育人体系,全面提升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重协同培养 实施育德工程 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协调作用,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实施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文化、地方文化、榜样文化为一体的“道德养成工程”, 融社团文化、志愿文化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工程”,融学校文化、学院文化为一体的“环境育人工程”,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形成育人合力。着力开展以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为重点的常态教育活动,锤炼学生职业意识,统筹推进职业道德与伦理教育。积极弘扬“博学博爱、至善至美”院训精神,建立院徽、文化墙等具有专业特色的文化标识,强化习惯养成。定期邀请专家、优秀校友举办“引航大讲堂”“逐梦大讲堂”,将医德规范、护理文化精神植入每名学生心中,营造和构筑良好的育人环境。 创工作机制 强化队伍建设 学院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管理全过程,认真落实理论学习制度,严格考核评价,推动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全面提升。以“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导向,建立教师成长发展机制,形成了老中青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良好工作机制和“传、帮、带”融合发展模式。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开展讲座,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先后与美国布法罗大学、泰国清迈大学签订博士培养协议,拓宽青年教师攻读博士途径。以一流专业建设标准为依据,构建教学质量目标系统、教学管理系统、教学监控评价系统、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改进系统“四位一体”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做到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全方位督管,持续改进。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及吉林省一流专业、特色A类高水平专业。 近年来,学院在人才培养上积累的宝贵经验为地方院校高级护理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育人成果先后在锦州医科大学、延边大学等院校推广应用,受到同行与社会广泛认可。未来,学院将继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成为具有高水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化发展能力的综合性护理学院,为健康产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张敏 赵春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