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5 星期三
湖南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深化新工科建设 服务地方“向高行”

  湖南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聚焦强化党建引领、深化教学改革、创新育人机制、精耕服务地方,主动将专业学科建设融入到地方高质量发展实践中,探索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工科建设新模式,培养更多“顶得上”“留得住”“用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聚焦融合互促

  强化党建引领保障作用

  学院党总支始终坚持立足党的事业发展全局,按照“两提升、三强化”党建工作思路,铸牢“1+1+1”党建工作品牌,突出政治、组织、服务三大功能,有效推动党建、业务相融相促,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院被评为湖南省高校党建“标杆院系”,教工第一党支部先后被确定为湖南省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涌现了“湖南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普通高校党务工作示范岗”“湖南省普通高校双带头人标兵”“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工党员示范岗”“湖南省普通高校百佳大学生党员”等先进典型。

  坚持以赛促教

  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率

  学院始终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重视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落实“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精神,大力支持教师在教学中的探索与发展,全力推进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助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生物工程专业被确立为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化学专业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化学、生物工程、制药工程专业被确立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化学”被确定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生化反应工程”“普通生物学”被确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学院先后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学院教师先后获湖南省高校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3项、湖南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理工(医学)类专业课题组二等奖1项、湖南省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

  创新育人模式

  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学院注重学生兴趣挖掘、能力培养、实践锻炼,持续强化过程性评价、动态管理和全程跟进,着力健全多学科交叉融合与跨行业校企协作的生物化工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让人才培养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

  学院推行“小班制”“导师制”,按照学生的特长和优势进行个性化培养,校内外博士教授、专任教师、创业导师、企业骨干组成导师团进行全方位护航。学院还与地方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等签订了20余个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省部级教学科研创新平台等,完善科教结合、产学研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

  近3年,学院考研录取率保持在25%以上,学生就业率稳步提升,培养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南省百佳优秀共产党员”等一批毕业生典型;学生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等创新创业项目和科研奖励达54项,获湖南省各类学科竞赛一等奖10余项、二等奖30余项、三等奖50余项。

  推进科教融汇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学院始终立足地方、根植地方,聚焦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扎实推进校地企深度融合,以自身高水平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先后选派30多名省“三区”科技人才、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攻关,帮助企业成功申报国家、省级平台,争取各类资金2000余万元,培训农技人员、农民万余人次,帮助2000余名农户脱贫就业,开发黄精玉竹固体饮料等系列校企合作产品,累计产值2.8亿元。

  学院现有木本油料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永州生物炼制创新中心、湘南优势植物资源综合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银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生物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15个。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15项,中国科协、中国博士后基金、湖南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100余项;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30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和ESI全球Top0.1%热点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90余项,转化3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

  新征程新起点,湖南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将踔厉奋发、守正创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绩写进丰收里,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提高应用型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数智化”不断贡献更多力量。

  (覃佐东 刘国华 基艳 张云芳)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高校新风 10深化新工科建设 服务地方“向高行” 覃佐东 刘国华 基艳 张云芳2025-01-15 湖南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2 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