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7 星期二
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探索留学生培养路径 促进文化交流互鉴

  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协同联动,充分考虑来华留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需求,通过多维度路径实践探索,明确工作指导思想,统筹设计实施路径,将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留学生教育,提升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帮助其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同时,学院将当代中国发展的新理论、新实践引入课堂,让来华留学生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理解中国新发展理念。

  积极整合各类资源

  开设特色系列课程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立足专业特色,积极整合各类资源,通过课程体系建设、教材推广使用、教学团队培训、课堂教学改革、课程资源开发建设、“第二课堂”实践等多种途径,在来华留学生中找到话语共情点和思想共鸣点,开设特色系列课程,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育人目标。学院在开发听说读写语言技能类及文学文化课程的同时,也注重开发建设反映当代中国发展和价值理念的课程。学院修订留学生培养方案,结合《理解当代中国》国际中文系列教材,为留学生开设3门“理解当代中国”特色课程,包括“理解当代中国(高级中文读写)”和“理解当代中国(高级中文听说)”2门理论课以及1门“感知中国”实践课,从中国智慧、中国实践、国际解读三重视角出发,对中国新发展理念进行系统全面的解读。此外,依托外研社“理解当代中国”专题平台的优秀教案、示范教学视频等优质教学资源以及“理解当代中国”虚拟教研室的交流学习,扎实推进课程教案、课程补充视频等配套教学资源的建设。同时,从国内外权威媒体的新闻报道、时事评论中收集更多案例素材,探索建设更多适合国际学生的教学案例库以及补充相关主题阅读材料等。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学院充分考虑到中高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不再满足于单纯地提高语言学习能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帮助留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当代中国。一方面,在留学生原有的语言技能课程和文学文化课程中,根据主题内容及时更新补充反映当代中国新发展的素材和实例;另一方面,新增设的“理解当代中国”系列课程遵循教材本身“内容与语言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理解与表达相促进”的理念,通过多种教学形式,设计分析评述、交流讨论、综合口语、课堂汇报等丰富的课堂活动,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载体,将“中国梦、乡村振兴、法治中国、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文化传承、教育变革、‘一带一路’”等内容创新融入课堂,学生在开展听说读写语言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直观感知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和深层智慧,实现语言学习、文化学习与中国国情的有机融合,有效提升留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及思辨能力。此外,根据“理解当代中国”系列课程特点,采用课内课外双重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过程评价+主题化终极考核”的评价方式,推动学生在学习与体验中准确理解中国智慧的深刻内涵。

  贯通开展实践教育

  拓展多元“第二课堂”

  学院通过有计划地组织留学生参加中国国情和文化体验等活动,与群团组织、社区等积极合作,有效促进来华留学生与社会的正面良性互动,积极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相互支撑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贯通体系。首先,注重课程调研任务,结合不同教学主题,通过任务型教学模式,让留学生完成采访、调研、报告等综合性语言活动。例如,在“中国梦”单元,学生设计采访提纲,进行实地采访,完成“他们眼中的中国梦”报道;在“乡村振兴之路”单元,学生根据乡村调查实践及查找资料,解读中国乡村振兴的“密码”;在“文化传承与发展”单元,学生通过浏览“数字敦煌”以及阅读《我心归处是敦煌》,真正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其次,通过“感知中国”实践课程,利用地域资源,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所城里、养马岛、东炮台,走进烟台市博物馆、螳螂拳传承基地等,真实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当代中国现状。最后,通过积极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让留学生体验中国画、中国书法、八段锦、篆刻、剪纸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其深入探索不同地域文化特色和发展脉络,提升其对中国文化的综合认知水平。学院通过多层次的社会实践及语言文化实践活动,引导留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提高中文水平,在实践中更好地感知和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挖掘多元比赛资源

  实现文化育人目标

  学院教师积极指导留学生参与各类比赛,不断拓展来华留学生的体验面。一方面,通过举办不同形式的比赛,让留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来自俄罗斯的学生雷特姆以《我眼中的黄河》为题,讲述“黄河故事”,获得“黄河湾”国际青年汉语大赛一等奖;来自越南的学生李芳草通过讲述“王懿荣与甲骨文”的故事,在2023讲好中国故事——来华留学生“对外文化贸易”人才选拔赛中获得文化传播活力奖,还通过朗诵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获得2023年山东省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留学生组三等奖;来自韩国的学生尹智恩在山东省高校国际学生普通话大赛现场表演黄梅戏《女驸马》获一等奖……作为中国故事的体验者,烟台大学的留学生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成为中国故事的传播者,实现了中国故事与国际社会的有效连接。另一方面,根据学校留学生教学管理特点,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联合构建由任课教师及留学生办公室共同参与的育人共同体,形成育人合力。

  外国留学生是文化交流和跨文化传播的“使者”,也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协同国际教育交流学院通过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教育及资源建设等多种途径,精心培育了“精通中文、融通中外、知华友华”的优秀人才。未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将继续加强相关教学设计研究,提升教育效果和质量,为来华留学生搭建融通中外的跨文化对话和交流空间,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本文系2022年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Z2022042]阶段性成果)

  (徐小波)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10探索留学生培养路径 促进文化交流互鉴 徐小波2025-01-07 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 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