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教育展台
2025-01-03 星期五
内蒙古财经大学
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学生发展全过程

  近年来,内蒙古财经大学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健全一体化育人队伍,全程贯通、全方位渗透,构建心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心理育人工作格局。

  织密心理工作网络 激发健康教育新活力

  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格局。内蒙古财经大学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以学院为重点、以班级为基础,目标明确、制度规范、覆盖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坚持“以学校为主导,以学院为主体”,建立了“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位一体”和“专业心理咨询师+学院心理健康负责人”“一体两翼”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立专职教师与学院联系制度,及时提供业务指导。建立心理危机预警库,每月汇总、定期跟踪、动态管理。持续拓展心理干预方式,从个体干预、团体干预,发展为学院管理人员、家长、心理咨询师、专业医生共同参与的多元会商干预机制,实现“家、校、医”信息共享、通力协作。

  建设三级心理工作团队。推广朋辈心理辅导理念,建立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组织,组建三级工作团队。第一级为校级学生团队,兼具群众性、助人性、学术性,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提高,发挥“引导同学、服务同学、树立形象、共同进步”作用。第二级为学院心理辅导站团队,面向本学院传播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知识。第三级为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信息员,定期举行朋辈心理辅导员专题培训、“新体验·筑梦想·促成长”主题朋辈辅导技能大赛,提高朋辈心理辅导技能、危机干预技巧、心理问题应对能力,共同打造心理健康温暖港湾。

  全方位保障身心健康。细化分工责任制度,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新生普查机制、班级心理委员观察机制、辅导员疏导机制、专职人员咨询机制和卫生部门精神治疗机制。编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手册》《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手册》,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能力培训,强化协同育人。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心理辅导站和“心灵加油站”,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宿舍、贴近学生,打通心理服务“最后一公里”。规范服务,完善制度,简化预约通道,实现学生24小时随时预约,心理咨询师即时接诊。

  深化课程育人改革 筑牢心理育人主阵地

  准确定位课程。坚持“以人为本,生命关怀”理念,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编写专业教材,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绘画心理疗愈”“电影心灵美学”“音乐健心团体辅导”选修课程,面向研究生开设“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设计开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系列学习模块,构建个性化、专业化的课堂教学体系。

  深化教学改革。推进课内外协同,开设“以必修课为基础,选修课为补充,微课为延伸”的学校特色“心课堂”。录制“家长课堂”微课和身心健康微课,丰富线上教学资源。全部课程实现小班教学,注重价值观和“知情意行”学习规律的结合,突出体验性。建立课程组联动机制,精准对接教师,开展系列培训,形成素质良好、稳定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完善实践教学计划,采取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式教学,讲授与训练、理论与实践、理性与感性、交流与参与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体系。引入拓展训练、团体咨询、心理测量、心理剧等实践教学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环节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在教育训练中培育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实现自我改变,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探索工作模式。打通大中小学各学段,与基层教育部门、中小学、职业院校、社区等签订帮扶协议或合作共建,完善横向协同育人机制,扩大心理服务范围,拓展实践渠道,提升学校影响力。升级维护“心云系统”,开展心理测评、回访、咨询、接待、记录、结果存档一体化服务,实现了“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和心理咨询工作的标准化。构建“医教结合”机制,畅通预防转介干预就医通道,简化程序,满足需求。提供教职工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育儿咨询”广受欢迎。

  探索“五化”协同模式 提升心理育人质效

  宣传方式多元化。全方位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实施校园全覆盖教育。调动心理教师、学生干部、心理委员和心理信息员积极性,发挥网络教育、课堂教学、团体训练、专业指导和社团活动五大优势,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走进寝室、走进心里。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开办“心灵方舟”微信公众号、“内财心理墙”和易班心理平台,其中“5·25”系列活动被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报道。向新生派送心理书签和宣传彩页,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服务制度多级化。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家庭、学院和社会各种因素,从危机评估、危机即时干预、危机后干预的全程角度,建构多层次、全方位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完善心理防护网络,形成早预防、早发现、早评估、早干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开展朋辈咨询、网络咨询、面对面咨询和团体辅导,延伸工作触角,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心理辅导主题化。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规律,积极完善符合实际的团体心理辅导体系,构建全过程、结构化的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各类主题心理辅导活动中,组织“新生交友活动”“成长小组”“自我探索小组”“人际沟通小组”“大学生团队建设”等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通过改进学习方法,开展行为训练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成长,学会正确面对合作与竞争,提高了心理素质。

  专题教育经常化。在班级和社团活动中,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定期对班级心理委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知识培训。每年3至5月,在全校开展“理性平和,扬帆逐梦”主题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开展心理辅导、心理沙龙、心理影院、心理健康运动会、定向越野赛、绿植认养生命教育等多个主题活动,以鲜明主题增强吸引力,以多样形式提升感染力,丰富积极情绪体验,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增强直面挫折和迎接挑战的能力。

  理论研究科学化。坚持“科研为先导”理念,积极承担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开展多形式专题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发挥心理学学科融合特点,探索体育、中医等多个领域的交叉融合,在科学研究、课题申报上充分发挥团队力量,提升理论研究实力。编写《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教程》,开展网络培训,提高心理咨询员和班级心理委员专业技能。

  学校是内蒙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未来,学校将朝着“体制机制顺畅化、工作队伍精干化、课程建设多元化、活动项目品牌化、咨询服务专业化、危机干预精细化、保障建设标准化”方向,不断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贡献。(杜和平 索烨)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展台 12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学生发展全过程 杜和平 索烨2025-01-03 内蒙古财经大学 2 2025年01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