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作为一种研究与分析课堂的工具,是教师培训的重要手段。广东省清远市教师发展中心何银英教科研团队为进一步丰富粤北山区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观察观念和课堂观察方式、明确课堂观察目标和主题、提升教师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提高课堂观察效率,历经8年多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以实践为导向的初中英语主题化课堂观察方案,并在清远市内外推广,成效显著。 形成基于逆向设计理念的动态发展的评价方式 团队将逆向设计理念应用至课堂观察领域,提出基于逆向设计理念的课堂观察主张,先基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生成课堂观察主题;再基于观察主题,由观察教师与授课教师一起设计生成动态课堂观察量表;利用动态课堂观察量表开展教学观察,解决相应教学问题,最终指向课堂教学改进与教师自身专业成长。 构建“POAD”主题化进阶式课堂观察模型 为进一步明确课堂观察目标和主题,提升教师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团队构建了“POAD”(问题[Problem]、观察[Observation]、应用[Application]、发展[Development])主题化进阶式课堂观察模型。模型基于真实课堂问题,通过系统性地识别与分析教学现场问题,精准确定课堂观察核心主题。在此基础上,实施立体式、多维度的课堂观察,全面、深入地捕捉教学关键信息与细节。在观察后深入分析数据,提炼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的研讨主题,通过深度研讨,探索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然后将研讨成果直接应用于后续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实施“实践—观察—研讨—再实践”的循环迭代机制,不断验证与优化教学策略,推动问题有效解决与教学效果显著提升。模型还注重通过效果评估与反馈,动态调整课题观察主题,确保实践应用的精准性与有效性,从而形成一个闭环的、持续改进的教学优化体系。 探索开发基于“双导向”“双立场”的生成式课堂观察量表 课堂观察量表的开发遵循“双导向”(国家教育导向和教师个性化问题解决需求导向)与“双立场”(教师教学立场和学生学习立场)原则。生成式课堂观察量表具有动态性与灵活性,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改进、学生的学习变化以及教育政策的更新等,进行动态、个性化调整与再设计,以更好地适应不同观察场景和需求。 技术赋能,开发课堂观察APP,探索形成智慧观课策略 为进一步丰富课堂观察方式、提高课堂观察效率,团队创新开发课堂观察工具,成功研发出一款课堂观察APP,并探索形成三种“APP+”智慧观课策略。一是“APP+现场课堂观察”:APP取代纸笔成为新的观察工具,通过发布“观察者协商任务”或“随机发放纸质切片任务单”,增进授课者与观察者的真实情感交流。二是“APP+线上课堂观察”: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观看课例视频,根据观察任务单利用APP进行观察记录,观察后通过网络会议展开讨论并形成观察结论与师生成长建议。三是“APP+混合式课堂观察”:这一策略应用于现场授课场景,使用APP中的量表开展“线上+线下”协同观察,即部分观察者进入教学现场开展观察,收集现场的数据;部分观察者通过直播或回放进行观察,增大观察数据量。通过APP进行“粒度”合作观察,使观察维度更全面,合作效果更佳。教师基于同一个主题,同观一节课,共用一张表,使课堂观察内容更聚焦,基于数据支持的观察结果更利于教学诊断与改进。 成果应用与推广效果良好 经过8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应用成效凸显:教师专业成长迅速。团队成员在教学能力大赛中屡获佳绩,多名团队成员成长为省、市、区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0名团队成员受聘为初中英语教材培训专家,多名团队成员获得市、县级优秀教研员、优秀教师、教坛标兵、名校长、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2022年,团队获评清远市优秀名师工作室,2021—2024年,团队负责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英语清远基地建设,终期考核获评“优秀”。成果应用案例“技术赋能初中英语课堂观察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在广东省教育“双融双创”2024年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区域)教育数字化发展案例评选中获得二等奖,“自主·多元·数智: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观察范式的探索与实践”在清远市第七届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特等奖。团队发表30篇国家、省、市级论文,主编和参编多册分级阅读丛书、《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与案例出版物,成员获得市级以上荣誉奖项24项。成果在清远市教研活动中获得7次推介,清远市8个县(市、区)先后将团队研究成果应用于学科区域教研活动中,并成功复制推广至云浮、揭阳、汕尾等地市,广受同行认可与赞誉。 (本文系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英语学科基地[清远]项目组和清远市何银英名教师工作室团队研究成果) (何银英 张乐佳 何爽 梁锦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