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践探索中,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既重视思政课建设在育人体系中的牵引作用,又通过完善思政育人协同机制反哺思政课质量提升,不断提升思政课育人的亲和力、针对性和辐射力。通过“大思政课”目标驱动、场域联动、师生互动,落实思政“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建设举措,不断实践和验证汇聚思政育人合力、完善育人课堂、疏通育人链条的路径和方法,持续凝练改革经验,发挥示范效用,推动思政课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显出来。 构建“大思政课”协作全场域,实现多维协同共融 学校不断更新“大思政课”协同理念,搭建了“全场域融通”思政育人协同平台。在实践过程中,基于育人要素、培养过程和协作场域三个维度,依托制度保障、队伍建设、资源整合和考核激励等机制建设,形成“思政要素多向联动、思政组织多维协调、思政功能同向同行”的“大思政课”育人格局。通过出台《持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施方案》,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统筹协调,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校团委、二级院部等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共同推进的实施机制。通过与南京师范大学、地方党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共建“翔宇思政名师工作坊”“‘大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实现校内外思政师资共培、资源共建协同。通过对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思政予以职称、岗位、资历评定认可,激发全员育人协同活力。 多维协同共融实现了学生思政育人场域由“分”到“合”的转变。确立“人人讲思政、时时提思政、处处有思政、事事显思政”育人场域建设目标,提出思政课要实现课堂—校园—社会的三向联动。通过整合线上线下、校内校外思政育人资源,推动校外专家、党政干部、思政工作者三支队伍融合发展,拓展思政课堂育人的主体场域、资源场域和时空场域。 依托“大思政课”师资赋能,学校“翔宇思政协同创新教学团队”获评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思政课教师主持江苏省教科系统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1人入选江苏省高校优秀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领航·扬帆”计划培养人选,1名教师入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人才,2名教师获评省高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4名教师获评省高校“青蓝工程”学术骨干。获批国家教育部门教改课题2项,省级规划课题5项。30余人次在省市级思政教学竞赛中获奖。马克思主义学院连续获评国家教育部门党建样板支部、江苏省高校优秀党组织、江苏省党建标杆院系,并连续四轮入选江苏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 调动“大思政课”育人全要素,实现思政课程共融 思政课堂是“大思政课”落地见效的核心阵地。学校持续丰富“大思政课”内容供给,构建了“全要素畅通”思政课程联动体系。通过坚守“大思政课”课程属性,确立了以思政主课堂为牵引,形成情感育人—观念培育—价值引领—行动实践螺旋提升的主干课程体系。从思政教育“主”课堂、课程思政“辅”课堂、党团“行”课堂、校园文化“隐”课堂、网络媒体“新”课堂等五个维度,整合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两级平台,依托打造校外专家、党政干部、思政工作者三支队伍,分别建设“课堂实境示范课”“课程思政精选课”“党团行动指引课”“文化素质群选课”和“网络思政金微课”课程资源,逐步实现五个课堂实境、研学、沉浸、实践功能的协同共生。 思政课程共融实现了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由“单”到“全”的转变。“五个课堂”覆盖了学生思政素养形成的五个过程维度。通过思政课教师和其他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双向参与,杜绝了思政主课堂“虚化”问题,又避免了第二课堂重活动轻引领、课程思政存在“硬融入”“表面化”等现象。 通过打造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思政教学资源库,“财经素养与职业道德法规”获评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获批“十四五”江苏省职业教育首批在线精品课程,11件作品入选江苏省高校优质思政课教学资源,建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20余门。整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的教育资源,牵头成立全国财经商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创新发展联盟,举办财经商贸类高职院校“大思政课”论坛;与淮安市委党史工办共建红色文化传承研究中心和数字资源,牵头建设淮安党史教育基地联盟,建设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14个,校内建成翔宇思政教育体验中心、校内实景和虚拟现实基地2个。与江苏省社科联、教育部门联合建成省级红色文化传承普及基地;与人民日报出版社、淮安市教育部门和周恩来纪念馆达成“大思政课”建设协议,推动完善两级平台资源建设。 嵌入“大思政课”考核全过程,实现评价指引共融 “大思政课”能否落地见效,要解决好学生动起来和成效检验与反馈的难题。学校通过优化“大思政课”考核方法,创立了“全过程贯通”思政素养评价机制。依据学生成长规律,设计了“核心素养评价图谱”,实现学生德育评价由片面到综合、由单一到多元、由结果到过程的科学评价,最终形成思政学习和德育实践“双向成绩单”。评价指引共融实现了学生思政素养提升评价由“点”到“面”的转变。“核心素养评价图谱”为每名学生建立思政教育档案,设置学生参与自选菜单,认真记录学生成长过程,通过收录德育测评、实践认可鉴定和日常道德表现等形式为学生的成长效果“画像”,通过阶段性定性评价和长期性定量评价勾勒出每名学生的成长体验曲线图,充分展现学生个人的思政素养和实践能力提升历程。 学生在全国各类思政实践活动中表现优异,获得国家教育部门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二等奖、三等奖,荣获国家教育部门“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展示优秀奖;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银奖。学生还荣获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三等奖,省级一等奖7项;荣获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三等奖,并涌现出一大批抗洪抗疫典型和“法律援助”“金融服务”“粮油安全”“电商支农”等服务社会的先锋榜样。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将进一步凝聚校内外合力,建设贴近学生、适应社会的“大思政课”;结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实际,通过思政课在学校“思政引领力”发挥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郑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