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地方
2024-12-21 星期六
宿迁学院
打造“17相约人才咖啡厅”人才工作品牌

  “一杯醇香咖啡,对话精彩宿院”,宿迁学院党委从党管人才的政治高度、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立德树人的使命高度,创新人才工作思路和体制机制,精心打造“17相约人才咖啡厅”人才工作品牌。每月17日学校领导邀请人才品咖啡、深互动,每次聚焦不同主题与人才话改革、谋发展,把“17相约人才咖啡厅”打造成为听取人才意见的平台、人才交流沟通的平台、服务保障人才的平台和激发人才动能的平台,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强大动力,为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为地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高校的智慧和力量。

  海纳百川:打造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路线策源地

  才者璞也,识者工也。“17相约人才咖啡厅”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路线策源地。依托“17相约人才咖啡厅”,在推进教授治学方面,学校制定出台了《宿迁学院关于发挥教授引领作用的意见(试行)》等文件,开展学校战略发展咨询、学科规划论证、专业调整研讨、科研方向研判等重大问题决策咨询;在加强民主管理方面,对学校章程、发展规划、薪酬制度改革等重大事项进行前置性建议征询;在凝聚广泛共识方面,在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出台前征询人才意见。先后围绕高质量考核、岗位聘任、职称评审、高层次人才作用发挥等征集意见200余条,学校战略发展中采纳人才重要建议30余条。

  全心全意:打造学校倾听人才、了解人才、关爱人才的示范地

  欲用其才,先安其心。“17相约人才咖啡厅”成为学校倾听人才、了解人才、关爱人才的示范地。依托“17相约人才咖啡厅”,学校探索建立学术休假制度,校领导通过联系一个院部、一个教研室、一名高层次人才、一名党外人士等“十个一”联系基层制度,健全党政领导联系人才制度,营造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通过倾听人才诉求、破解教科研难题,构建高层次人才“一站式”、跟踪式服务体系,弥补科研条件资源不足,提高科研产出贡献度。通过人才政策宣讲、开展“为教师办实事十大项目”等,在住房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为人才提供便捷暖心服务,先后解决人才子女入学117人,配偶工作安置134人,发放安家费2.3亿元,帮助人才申请购房券4460万元,实现“一个人来校工作,一家人在宿迁安居”。

  双向奔赴:打造学校学术研究的交流地

  量才用人,事无不办。“17相约人才咖啡厅”成为学校学术研究的交流地。通过学术大师领航,邀请院士等学术大师在“17相约人才咖啡厅”与人才面对面交流,为人才成长领航。围绕教学、科研等开展相关业务辅导培训,助力人才发展。开展跨学科学术交流,鼓励人才开展学科交叉研究,组建联合攻关团队。构建“申报培训—预申报—跟踪进展—专家指导—汇报交流互鉴”等全链条工作机制,助力人才申报大项目,打造大平台。学校先后实现了省级平台、国家基金项目等6项指标零的突破。新建成江苏省智能制造装备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9个,厅级科研平台3个,市级资助实验室10个,校地共建、校级等自设科研平台38个。省级(厅级)科研平台类型、数量均有较大幅度提升,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等工科学院均至少有1个省级科研平台,实现了工科学院省级科研平台全覆盖。

  深耕细作:打造学校服务地方的新高地

  养才贵素,使才贵器。“17相约人才咖啡厅”成为学校服务地方的新高地。学校聚焦地方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依托“17相约人才咖啡厅”,联合地方政府部门、龙头企业,着力构建校地企三方合作引才新模式。学校实施“西楚学者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计划”,构建人才“成长—成熟—成才—成名—成家”接续培养人才梯队,依托校地合作平台,增强学科应用能力,深耕宿迁15条重点产业链及领军企业,培育一批解决企业真问题的工程应用专家。学校与地方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实验室等,地方企业在学校开展重大项目“揭榜挂帅”,大力推进产学研融合。近3年,学校的横向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共计签订横向科研项目940余项,到账横向科研经费累计超过1亿元;“五技合同”登记交易额逐年递涨,2023年登记交易额增长率位居江苏省前列,目前已登记认定技术合同356项,登记交易额1.32亿元;成果转化项目累计168项。

  (王菊 王言锋 刘庆斌 肖庆东)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新闻·地方 03打造“17相约人才咖啡厅”人才工作品牌 王菊 王言锋 刘庆斌 肖庆东2024-12-21 宿迁学院 2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