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高校新风
2024-12-21 星期六
南昌理工学院
打造“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共同体

  南昌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努力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协作融通机制,打造“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共同体,增强思政“金课”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

  建平台

  打造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守正创新,构建“8+N载体”实践育人体系。其中“8”指的是学校建设的“四场馆两基地一中心一社区”,“四场馆”即百年党史思政馆、倾心办学校史馆、航天报国钱学森科技馆、空战英雄胡寿根英雄事迹陈列馆,“两基地”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航天科普基地,“一中心”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社区”即是“一站式学生服务社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旨在把以往的机械灌输式、空洞说教式教学变成现场体验式、互动研讨式教学,可以是“行走的思政课”,也可以大学生讲思政课,还可以师生同台讲思政课,极大提升了思政课实践育人的成效。“N载体”是指学校运用江西省丰富的红色资源建立的家门口实践育人基地,如方志敏烈士纪念园、中共井冈山市委党校、江西省档案馆等;用足用好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社会大课堂等,利用暑期“三下乡”、大学生文明实践、红色走读、一线课堂、西部计划等实践活动载体,突破时空限制,校内校外协作融通,调动一切可调动的资源和因素,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

  优课堂

  丰富实践教学载体

  一是结合“主渠道”打造思政课程实践教学“主课堂”。在钱学森科技馆,针对研学实践教育内容、时段、学段、群体不同开展了研学、科普、夏令营冬令营、科普进校园、校外课堂教育等活动。在思政馆,学校重点构建了“场馆思政课”的“1—4—6”实践教学体系,即:聚焦“百年党史”1条教学主线,围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4门课程,开设6个实践教学模块,集师生同台、大学生讲思政课、一线课堂、学生心中的思政课、一课多师等于一体,全面推进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同时,通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把课堂教学用现代科技的手段提供给学生,更好地发挥思政课启智润心的作用,增强育人效果。

  二是结合实践活动打造实践教学“第二课堂”。推进第二课堂建设工程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搭建立德修为、创新创业、能力拓展、社会实践、文体艺术、劳动素养6个平台,以文明实践活动、红色走读、“家门口”的实践教学基地、军事训练、志愿服务活动和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等项目为重点,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要。确保育人效果,学校精心设计“第二课堂成绩单”,参加第二课堂课程并获得相应学时,极大鼓励各专业学生踊跃参与其中。另外,在学校已建成的校级“一站式学生服务社区”和12间院级学生社区党团活动室中,实施党员责任社区网格化管理,制作党员、最美大学生风采展示墙,引导党员学生亮出党员身份、践行群众路线,打造集党团活动、学习讨论、座谈交流、信息宣传、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精神家园。努力建成以学生共同生活区域为基础、以服务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的成长成才为目标、以共同价值观念为联结的学生教育生活成长共同体,不断丰富实践育人的内涵。

  汇融通

  健全实践教学队伍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是健全“高校师资—企业师资”融通机制,遴选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管理专家等莅临学校亲授红色文化、传统技艺、企业工艺相关知识,或挖掘相关事迹。二是健全“高校师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融通机制,邀请优秀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进入高校思政课兼职教师库。三是健全“高校师资—英雄人物—红色基地讲解员”融通机制,聘请英雄人物、遴选优秀红色基地讲解员进入高校思政课兼职教师库,并借助场馆丰富的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推动红色文化的有效融入,不断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凝特色

  转化实践育人成果

  一是聚焦学校办学特色品牌,申报的“‘军魂育人’党建特色品牌探索与实践”项目获2023年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立项,实现历史性突破。同时入选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思政工作优秀案例,获评2024年江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二等奖。二是聚焦以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打造“专题+艺术”特色思政课,营造充满“艺术感”和“青春味”的思政课堂;课程实行“一课多师”“双师同台”教学模式,打破思政课和艺术类专业课程的学科壁垒,切实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不断扩大课程覆盖面和影响力。三是聚焦地域特色打造“缅怀”系列实践活动。组建师生团队,奔赴方志敏烈士纪念园、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等开展“重温革命家精神”系列活动,形成微视频宣讲材料;组织师生开展以“缅怀”为主题的教学、微视频创作等实践活动。四是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效显著。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政课的启智润心、培根铸魂作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动力。近年来,学校涌现出“背着母亲上大学”的赵金凤、“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获得者李贝贝、在昌北国际机场跪地救人的帕提古丽·阿布力米提、危急时刻见义勇为的王兆康等一大批品德高尚、成绩突出、锐意进取的优秀学子。

  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守正创新,全面系统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深入实施“大思政课”建设工程,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张进 程铖)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高校新风 04打造“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共同体 张进 程铖2024-12-21 南昌理工学院 2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