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吉安市,吉安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区域产业发展,以“双高计划”为改革驱动,“两大部署”保障行稳致远,“四大高地”磨炼自身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需求导向 统筹“两大部署” 明确目标部署,由“小逻辑”向“大逻辑”转换。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引擎,通过教育赋能,助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学校党委将办学的思路从自身循环发展的“小逻辑”上,转移到服务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大逻辑”上,确保学校发展精准对接区域战略与产业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转换,学校立足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以产促教、以教促产、工学结合、德技并修的现代职业教育新范式。 做好组织部署,保障“双高”建设高效推进。一方面,学校党委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对二级学院的“双高”项目进行具体指导,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另一方面,学校出台一系列政策制度,确保建设工作有序进行。首先,创建项目化推进机制。学校对标“双高”建设要求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重点任务,遴选107个攻坚项目、30个校级“揭榜挂帅”项目以及30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等具体项目,每个项目均设立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和建设团队,强化组织领导,定期调度会商。其次,建立全流程调度机制。建立健全“两周通报、月份调度、半年述职、全年考核”的调度通报机制以及“校、院、师”三级调度制度。再其次,完善督查式落实机制。学校抓牢“每月督查、问题督办”制度,梳理对照工作清单,对各专班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查,对需协调解决的问题进行督办,并纳入年终考评。 质量为本 勇攀“四大高地” 着力建立井冈山红色基因传承高地。学校充分利用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资源基础,创设红色育人环境,推进红色育人项目,创建红色交流平台。在校内建设井冈山红色家书馆、师生书画馆、美术馆、红色影院、映山红书院“三馆两院”,使井冈山精神在校园里可感可见;推进和培育“十个一”红色育人项目,使井冈山红色基因融入课程建设和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建成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平台,在全国多所职业院校开展红色研学等方面的培训,做好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传承。“井冈红文化”品牌获评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示范基地项目,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项目获得文旅部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学生实践引领计划”立项。 着力建成革命老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校伊始,学校就与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开展深度合作办学,创新“嫁接”高职教育“深圳模式”在革命老区“生根发芽”。深圳职业技术大学通过“主官常驻+组团帮扶、干部跟岗+教师跟班、资源共享+文化互融”的方式,与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全方位合作。近年来,学校挂牌成立江西省首个地市级乡村振兴学院,每年为各级党员干部、家庭农场、返乡创业人员等举办培训班;与井冈山农高区合作共建农产品直播、现代农业技术、井冈蜜柚培育等实践教学基地;推出“乡村振兴的井冈道路”等精品课程;承办市级以上乡村振兴项目;2024年,获革命老区职业教育示范院校。 着力建成赣中地区高素质技术人才培养高地。学校致力于打造高水平专业群,走专业“精当”、教师“精工”、学生“精技”的特色发展道路,为赣中地区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学校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同时,校企联合创新现代学徒制,双线共育匠才,在与生产一线大师“零距离”的学习中,学校学生专能精技。2024年,学校学生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得金奖。 着力建成赣江中游生态经济带创新服务高地。学校在立足吉安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围绕吉安市“1+4+N”重点产业构建专业群,推动专业建设与三大产业共生演进。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从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实验班到“校中厂”合力泰学院,再到市域产教联合体,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合作方式。特别是“厂中校”木林森产业学院成绩斐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校企共建“厂中校”使企业大门与学校校门“对接”,企业升级与学校发展“共频”。2021年,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混合所有制“厂中校”案例入选国家教育部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2023年,荣获江西高校改革创新奖。 学校紧紧抓住“双高”建设契机,推动学校改革创新和办学层次跃迁。未来,学校将继续努力为推进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贡献力量,培育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李洁 钟香 彭依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