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塑造青少年品格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新时代新征程,江苏省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深刻理解到将国学经典教育与品格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学校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学生品格的塑造。地处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学校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性的教育实践,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日新少年”。学校秉持“让学生健康地成长,让教师幸福地工作”的办学理念,精心打造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丰富多元的选择”为核心的课程特色,致力于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爱与智慧的成长环境。 传承启迪,国学经典教育与品格教育的融合 在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国学经典是塑造学生品格的重要资源。学校深知,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至关重要。因此,学校从创办之初就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入德育工作,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让学生从小接触并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在心灵深处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国学经典中的德育内涵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德育体系。这一体系不仅让学生学习了解国学经典中的历史故事和道德规范,还促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道德规范,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通过国学经典教育,学生逐渐培养出诚信、友善、勤奋、节俭等优秀品质。 “品格提升工程”的国学内涵在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得到深刻体现。学校构建了一套完整且富有特色的国学人文教育体系,通过编研《国学初步》读本,分3个系列6个分册,逐步开设丰富多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同时,学校充分发挥并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二十四节气的节律文化内涵,巧妙地将二十四节气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开设“以劳润德”节气课程,让每一名学生在自然与人文的融通中,应节而生、因气而动、顺势而长。这样的课程设置旨在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将中华传统美德的种子播撒在每一名学生的心田,让他们在国学经典的滋养下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品格提升工程”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新时代特质的‘日新少年’”,让学生具备持续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断追求新知,敢于挑战自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采取了场域建设、课程构建、活动实施、校家社协同及成长评价“五维联动”的方式,从认知启发、行为塑造、实践体验3个层面,努力培养“具有新时代特质的‘日新少年’”。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形成合力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知行合一,品格教育在实践方面的创新 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在品格教育实践中不断创新,以国学经典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多元化、互动性强的教育体系。学校坚信,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更深刻地体验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规范,培养与新时代新要求相适应的品格素养。 在实践场域的优化上,学校精心打造了充满国学氛围的学习环境。校园内的每一栋楼宇、每一条连廊、每一个广场,都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学生国学实践的生动场所。学校还拓展了校外实践基地,与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文化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国学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与实践中强化所学的国学知识,并增强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体系的建构是学校品格教育实践的另一大创新点。学校开发了系统的国学经典课程,涵盖经典诵读、诗词欣赏等,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知与理解。同时,学校还设计互动性强、实践性强的课程环节,如书法练习、传统礼仪学习等,引导学生将国学知识转化为行为。 体验式活动的探索是学校品格教育实践的一大亮点。学校组织开展“仪式传承”系列活动,如入学礼、成童礼和毕业礼,通过这些庄重的仪式,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节气劳动”系列活动结合中国传统节气与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勤劳品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培养“日新少年”的文化素养和道德观念。 通过这些实践与创新,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品格教育不再是课堂上的说教,而是变成了学生可以触摸、可以体验、可以实践的“文化之旅”。 随着“品格提升工程”的深入实施,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已经形成了品格教育的“新高地”。通过将国学经典的精髓融入品格教育,学校成功地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让他们在国学经典的滋养下形成诚信、友善、勤奋、节俭等优秀品质。同时,“品格提升工程”也成为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未来,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将继续致力于品格教育的探索与创新,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日新少年”。 (蔡雪飞 成云菲 黄秀妹 王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