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学院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家校协同育人合力,提高育人实效,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把做好家访工作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举措、有效载体和育人的重要途径。学院精心组织、系统推进、持续发力,逐步探索构建“线上云访+线下走访”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机制,让广大教师通过家访走进学生家庭,也走进学生内心,拉近家庭和学校、家长和教师的距离,用心用情用力架起家校共育“连心桥”。 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家访“帮扶”与“帮教”相结合 学院高度重视家访工作,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工作实施方案,从工作目标和方式、参与人员、工作对象、主要任务、工作要求等方面进行统筹部署。建立以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全体辅导员、班主任为主,学院其他管理干部和专业教师参与的家访团队,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学院把家访活动作为一次教育和宣传的契机,提前谋划,做好功课,要求家访团队做到“三必知”。一是知晓学生在学校期间基本情况,重点关注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困惑。二是提前知晓学生家庭基本情况,重点关注特殊家庭情况。三是提前掌握学生职业规划,重点关注学生就业选择。同时,借助家访机会,介绍学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理念,做到“三必讲”。一是讲清楚学校近些年的发展成就和学校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二是讲清楚学院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就业前景。三是讲清楚学生在校期间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表现。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家访过程中,加强资助范围、资助标准、资助程序等重点政策内容宣传,确保国家资助政策与学校政策让更多学生和家长知晓。 创新育人形式,推进家访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学院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家校共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优化,通过深入分析学生的成长数据,制定“一生一方案”的个性化教育策略,实时监测育人效果,确保家校共育的参与面和有效性。学院通过电话、视频等形式进行线上“云家访”活动,优化“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互联网+就业”的工作模式,搭建多个平台,分工合作,开展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学院紧紧抓住“4个契机”做好家访工作。一是抓住新生报到契机,与家长共建家校沟通机制。学院召开新生家长见面会,组建新生家长微信群,帮助家长认同、理解后续的家访互动模式。二是抓住学生评优评奖契机,与家长分享学生成长喜悦。评优评奖后,辅导员制作家访专属喜报,第一时间进行一次“云家访”,发挥表彰激励效应。三是抓住学生职业规划契机,与家长共同沟通学生发展方向。面对学生就业与升学困惑,与家长共同商定学生学业发展目标。四是抓住学生毕业就业契机,与家长共同做好学生就业工作。面对就业形势,发挥家长在学生就业选择时的影响和作用,努力实现学生更高质量就业。 明确家访对象,推进家访“普访”与“必访”相结合 学院为提高家访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做到针对普通学生的“普访”与针对特殊学生的“必访”相结合。所有辅导员和班主任每个学期要进行一次“普访”,要求形式多样,内容灵活,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与家长沟通联系,通过“普访”构建家校共育的长效机制。学院制定班级家访清单,明确“必访”对象。重点关注有思想困惑的学生、有心理困扰的学生、有就业困境的学生、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求每名辅导员和班主任面向以上学生适时开展线下走访活动。学院凝聚校内外家访力量,联合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等部门共同做好有思想困惑、有心理困扰的学生的家访工作,联合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共同做好有就业困境的学生的家访工作,联合任课教师共同做好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家访工作,联合校友和企业共同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访工作。学院成立以来,先后得到校友、企业资助资金10万余元,为家访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家访工作开展以来,学院累计参与家访工作人员70余人次,召开线上家长会20余场次。开设“家长教育课堂”,覆盖学生及家长5000余人次。深入实地走访学生家庭103个,足迹覆盖江苏、河南、安徽、贵州等省份。召开线下区域家长会10余场次,制作、发放家访专属喜报百余份。家访工作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提升了学校的社会美誉度。 未来,学院将继续构建校内外联动、全员参与、分类实施、精准施策的特色家访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共同守护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本文系2022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寓德于体视域下强体运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2SJSZ1256]阶段性成果) (葛崇勋 贾岱 卓文婷 贾茹 崔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