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6 星期五
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
成立求是少科院 培育学生科学家潜质
  求是少年创新科学院

  学校组建全国首支“院士路”护路队,中国工程院院士龚晓南与求是学子开展护路活动

  求是少年创新科学院于2019年正式揭牌成立,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孝威担任名誉院长

  近日,“培育科学家潜质:求是少年科学院的创新实践”教学成果推广暨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科学教育项目阶段成果展示在浙江省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浙大附小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区的科学教育专家齐聚一堂,集团近几年成立的“求是少年创新科学院”(简称“求是少科院”)成为活动的亮点之一。在活动中,集团就科学教育改革创新、求是少科院建设作了专题介绍,学校的这一实践探索也受到现场嘉宾的关注与点赞。

  聚力打造新型实践空间

  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的前身为杭州市求是小学,创办于1957年,系浙江大学附属小学。为实现“让更多的儿童在家门口享受求是优质教育”的目标,学校从1999年开始连锁办学,2002年成立了全国首个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为目标的公办基础教育集团——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20余年来,求是集团化办学成效显著,“名校集团化”探索发展模式成功入选“浙江省改革开放三十年典型事例100例”,求是集团化办学课题立项为2022年国家教育部门重点课题。作为浙江大学附属小学,学校秉持“求是创新”理念,积极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为实现“把学校办成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乐园”这一目标,培育孩子“爱探究”的品质,确立了科学教育的基本框架并进行顶层设计。2017年,学校改造校园内旧楼建成求是少科院,打造了多间实体科学互动教室。求是少科院下设五大部门,开设“星空探旅”“小小工程师”等20多门学生喜爱的课程,为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提供新型实践空间。2020年开始,借助集团化办学优势并结合下属学校实际,集团先后在下属学校建立求是少科院分院,与国家湿地博物馆合作创建校园博物馆,为学生科学实践搭建广阔的平台。

  形成“科学+”课程体系

  求是少科院的迅速发展,得益于求是教育集团对科学教育几十年的持续深耕,并经历了多个阶段的迭代。1997年开始,学校基于学生需求,开启了科学课程的小课题研究。科学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开放性、互动性的主题研究,学生小课题研究成果丰硕,100多篇小课题研究论文获全国一等奖。第二个阶段是面向全体的研究性学习,从2003年开始学校聚焦科学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形成学生小课题研究校本课程、自编教材,相关专著正式出版。2017年随着求是少科院的试运行,学校开启了指向科学家潜质培育的少科院建设阶段,进一步凝练科学家潜质的内涵,课题研究成果“基于‘求是·创新’少科院建设的跨圈式项目育人模式实践研究”获省重点课题成果一等奖,相关专著《求是少年创新科学院》出版。2020年至今,集团下属各校少科院分院先后成立,2023 年集团被评为“浙江院士科普基地”。

  在几十年的科学教育研究实践中,特别是求是少科院成立以来,学校在梳理总结前两个阶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科学+”为特色的求是少科院跨学科主题学习方式,以项目制为依托,指向真实问题的解决,打破时空、学科壁垒,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探究能力、培养科学求真精神。在“科学+劳动”课程中,学生通过了解植物的种植方法,在学校“智慧农场”体验种植乐趣,在“智慧厨房”实践烹饪方法,实现了“育种—种植—采收—烹饪—品尝”的全过程体验,感受到了从一颗种子到一盘美味的全过程。像这样的帮助学生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课程,求是少科院还有很多。同时,学校形成了以科学教师为主、多学科教师参与、校外导师团指导的“科学+”跨学科项目化教师课程团队,在课程的实践中,教师的课程架构和协调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随着“科学+”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求是少科院跨学科主题学习不断推进,科学、数学、信息技术、艺术等多门学科知识在求是少科院这一载体中融合创新,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广阔空间。

  持续推进“院校一体”建设模式

  2024年9月,随着“星地对比”植物种植活动启动暨求是少科院分院成立仪式举行,求是少科院浙大二附小分院以及求是少科院第三批导师团也正式成立。

  2019年,求是少科院正式揭牌,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孝威担任名誉院长,在浙江大学的鼎力支持下,学校先后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名誉顾问、导师,聘请浙江大学多个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组建了求是少科院校外导师团。2023年,求是少科院第二批导师团成立,导师团涵盖专业领域进一步拓展。除校外导师团外,学校还安排了学科教师为辅导员,与外聘教练搭档形成校内导师团,指导学生高质量完成科学探究活动。截至目前,求是少科院形成了三位院士领衔、三批导师进驻的校外导师架构,为求是学子创设了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同时,学校还会不定期聘请院士进校,开展讲座和交流。2024年1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潘云鹤来到求是少科院,他仔细观赏了学生的科技作品和小课题成果,对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展现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表示赞赏,勉励学生要珍惜这段宝贵的学习时光,努力汲取科学知识,传承求是创新精神,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导师进课堂是求是少科院的热门活动,导师团成员每月进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进课堂授课,带领学生开展科学实践活动,相关内容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在集团下属各校同时上线,实现浙江大学“强鹰”与附属小学“雏鹰”的牵手,开拓了学生的视野。2021年,学校组建了全国首支“院士路”护路队,求是少科院导师团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龚晓南与学生在杭州植物园院士路共同种下一棵象征科学精神的海棠树。每年植树节前后,求是师生都会踏上这条镌刻着科学精神与崇高信仰的道路开展主题活动。

  在本次推广活动中,集团科学教师叶文晓和求是少科院导师,浙江大学微小卫星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慧泉教授合作给六年级学生上了一堂“探秘太空育种”小课题探究课。小学教师和大学教授一起上课,这也是求是在进行“院校一体”模式创建中的一种新探索。

  创新“展评融合”评价方式

  2024年9月,在集团校园传统节日——科技节上,五年级学生陈怀槿举办了别具一格的机器人个展,她设计的校园机器人助理“小鹰”,不仅具备校园向导的功能,还能在教学楼之间穿行,能承担起取餐、送餐、卫生打扫等多项任务。个展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像这样的个展,求是少科院每月都会举办。

  为更好地促进求是学子的成长,求是少科院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模式,建构了具有少科院特色的多维度、全方位评价体系,评价内容除了涵盖核心科学领域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还特别关注了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应用。在评价形式上,少科院创新推出“展评融合”方式,通过“每月成果展”,既为学生搭建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又对研究成果进行及时评价,激发学生参与研究活动的积极性。

  “每月成果展”由学生自主申报、策划完成。目前,求是少科院已成功举办过昆虫展、机器人展、创客展等活动。各部门学生的研究活动作品在教室外以中队为单位通过学校门厅、宣传栏以及小雏鹰电视台等平台进行展示。教师鼓励学生课间自主参观交流,学校借助微信公众号、校园新闻网等媒体平台将活动成果进行推送,进一步浓厚校园研讨氛围。

  求是少科院为学生搭建了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良好平台,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2023年7月,求是少科院亚运主题“创意不定格,动画迎亚运”个展登上全国少工委队刊。2024年,国家教育部门下属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推送了求是少科院的实践探索案例。

  集团将继续以求是少科院为依托,全面探索科学教育改革创新机制,在“双减”背景下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探索具有求是特色的科学教育之路,让学生在求是校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总校长 江萍)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08成立求是少科院 培育学生科学家潜质 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总校长 江萍2024-12-06 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 2 2024年12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