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生物工程专业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之一。经过近20年的发展,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显著,为广西及周边地区生物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精益求精 实力与规模并存 学校生物工程专业拥有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授权点,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国家母婴乳品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亚分中心、广西母婴益生菌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校级生物资源与食品工程研究中心和生物工程实训中心等多个科研教学平台。专业教师团队中,有正高职称7名,副高职称5名,中级职称5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2名,拥有博士学位10名,有博士后经历2名,有国外访学经历2名,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1名,建有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课程教学团队以及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科研团队。近10年来,专任教师主持科研项目近30项,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50余篇,拥有专利转让权或许可权近20件,充分展现了生物工程专业的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 生物工程专业每年招生两个自然班,在校生330余名。专业注重规模与质量的平衡发展,紧跟产业需求,深入推动产教融合、赛教融合,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建立了多个实习实践基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理工融通 构建具有工科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式 生物工程专业遵循“德育为先、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推进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了具有西部工科特色的“三融三阶一享”课程教学模式;将思政案例、科研和创新创业内容融入教学过程,做到“德教融合”“产教融合”和“赛教融合”,建成了西部工科特色的“三融”课程资源;实施基于问题导向的低阶、中阶、高阶“三阶递进”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采用“任务分享式”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提升了课程的“两性一度”。目前,该课程教学模式已在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资源加工技术等专业课程教学中得到应用,成功举办了4届“我爱生化”微课比赛、4届“微生物培养基艺术作品创新大赛”、3届“生物资源加工技术”成果展,效果良好。其中,生物化学课程于2022年启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并在校内外进行推广应用。 产教融合 推动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 生物工程专业立足广西和粤港澳大湾区生物行业、康养产业、食品工业等区域经济和行业优势,与时俱进,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制定了贴近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坚持“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动共赢”的原则,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新思路,促进产教深度融合。近5年,生物工程专业与桂林华诺威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桂林万禾农产品有限公司、桂林精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梧州中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桂林三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昌舜牧业有限公司、桂林圆心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开展深入合作,共建实验室和产业学院,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和编写教材,共同应对技术挑战,推动产业升级,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实行“实习双导师制”,通过产教融合,培养出更多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近5年,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初次就业率均保持高位水平,毕业生质量受到聘用单位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赛教融合 构建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生物工程专业构建了“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双驱动型本科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实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学业导师引导学生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通过举办微生物培养基艺术作品创新大赛、“我爱生化”、生物资源加工技术成果展等院级比赛,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参加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的人数显著提高。近5年,生物工程专业学生获批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0余项;获得排行榜竞赛国家级别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7项,自治区级一等奖12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43项。此外,学生考研人数和通过率也在不断上升,多名学生进入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江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深造。通过“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双驱动型本科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学、研、赛”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生物工程创新应用型人才。 (李霞 李静 李少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