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4 星期三
深耕教育教学 绘就“五育”融合新篇章
——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直以来,烟台黄渤海新区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推动3所高中深入探索优质特色发展道路,不断提升课程实施水平和育人质量,奋力建设让教师幸福工作、让孩子健康成长、让家长放心满意的高中教育体系。其中,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厚植“正和”文化精神,构建“五育”融合教育生态,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内外兼修、知行合一、自立自强”的时代新人。晨曦微露,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的校园里已经涌动着蓬勃的生机。操场上,朝气蓬勃的学生正在晨跑;“行知农场”里,师生正在查看新植的幼苗;教学楼前,学校校长和年轻教师热议着创新课程计划……二十一载春华秋实,这所占地20余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学校,早已不仅仅是一所普通的高中,更是一座充满智慧与温度的成长花园。“做有温度的教育”——这7个字不仅被镌刻在学校文化墙上,更深深烙印在每位教育者心中。漫步校园,处处可见“正和”文化的印记:图书馆里,教师专注于教研讨论;实验室内,学生投入创新实践;劳动基地里,学生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礼记·学记》有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在这片培育梦想的沃土上,这句古老箴言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从一线教师到管理者,每个人都以饱满的热情和创新的理念辛勤耕耘,以“为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提供保障”为愿景,绘就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画卷。

  文化引领

  以“正和”铸就教育底色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以“正和”文化为引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耕教育教学,谱写出独特的育人诗篇。

  “正者,立身之本;和者,发展之基。”学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养分,创新性地提出“塑品铸正,启智培和”的育人理念。“塑品铸正”着眼于“正三观、正学识、正习性”,“启智培和”致力于培养学生悦纳自我、和睦他人、和谐自然的品格。在校领导班子的推动下,这一理念深深植根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等各个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正和”育人体系。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校以文化为基石,以课程为笔触,勾勒出当代青少年成长的理想图景。在这里,传统智慧与现代教育跨越时空对话,将“正”与“和”的古老哲学命题转化为鲜活的教育实践,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立德树人

  创新德育体系,培育时代新人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以“德育先行”为核心理念,在“正和”文化引领下,创新德育模式,创建了特色鲜明的“正和”德育品牌。

  学校德育处主任于相东提出,“正和”德育品牌核心在于“正三观、正学识、正习性,悦纳自我、和睦他人、和谐自然”。这一理念通过国家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三大类别,以及品德与社会、语言与人文、科学与创新、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劳动与技术六大维度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通过这些课程设计,学校得以将“大活动、小活动、微活动”融入日常教学,让德育无声无息地渗透在每个教育场景中。

  年级主任刘国升提出,学校的德育实践不仅渗透于日常教育场景,更结合国家政策的要求和学校的整体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高一的“35公里远足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体能,还培养了他们的毅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高二的“企业研学活动”让学生走进国有企业,亲身感受万华集团等企业的奋斗精神与家国情怀;高三的“成人礼”通过庄严而温情的仪式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感恩之心。学校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自信心和综合素质也得到显著提升。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理念。学校副校长韩剑霞表示,学校通过创新德育课程、特色活动与微德育体系,将“以德育人”的信念融入教育的血脉,以“正和”文化浸润人心,培养了无数德才兼备、心怀家国的时代新人。在未来的发展中,学校必将以更大的热忱和智慧,继续书写德育新篇章,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栋梁之材!

  行知致远

  劳动课堂里的成长与蜕变

  当晨曦穿透霜降的薄雾,“行知农场”如一幅生动的水墨画徐徐展开。在收获的季节里,果实的芬芳弥漫在清晨的空气中:金黄的苹果、火红的柿子点缀枝头,朝天椒在晨光中闪耀着喜人的红,油菜和花菜在泥土中探出充满生机的绿意。这里不仅是一片农场,更是一个孕育生命与智慧的教育基地。

  “快看,咱们种的花菜长得多好!”学生戴着手套,或摘果实,或除杂草,或查看幼苗,脸上写满成就感。学生黄子城和于雅雯说:“通过劳动课程,我们真正读懂了《插秧歌》里农民伯伯的辛劳与幸福。人不能总是待在有天花板的地方,在这里,每一次劳动都让我们离大自然更近一步。播种、培育、收获,每个阶段都充满惊喜。”

  依托占地10余亩的“行知农场”,学校巧妙融合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构建起“333”劳动教育体系。基于学校、家庭、社会三大生活场景,开设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与特色课程,引导学生在生产劳动、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中实现全面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创新性地开发了“劳动生产”“劳动创生”“劳动生活”三大课程群。“劳动生产”课程围绕农耕文明展开,通过“开畦培土”“选种育苗”“养护嫁接”和“采摘分享”等课程,让学生贴近土地,理解二十四节气蕴含的智慧;“劳动创生”课程将跨学科思维融入劳动教育,通过“沃土坊”“膳食坊”和“朴木轩”等模块,让学生将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价值的成果;“劳动生活”课程则聚焦学生日常生活技能与审美情趣的培养,如“勤劳之翼”“田野律动”和“劳动之美”等课程,使劳动成为一种贯穿生活的修养与美德。“行知农场”作为劳动教育的载体,还细分为多个功能区域:时鲜水果区、五谷丰登园、缤纷翠蔬田和中医草药区。这些区域既是实践场所,更是学生汲取知识与智慧的课堂。

  学生在农事活动中不仅收获了果实,更在汗水中体悟着生命的真谛。例如,在“膳食坊”课程中,学生从田地走进厨房,亲手制作糕点,感受从劳作到创造的乐趣。在“朴木轩”课程中,学生以榫卯工艺制作收纳盒,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锤炼了专注与耐心,彰显了劳动教育与工匠精神的深度融合。

  在多次劳动技能大赛中,学生以匠心独具的创意与精湛的技艺屡获佳绩。他们用榫卯技艺制作的嵌银抽屉盒,不仅实用,更具有艺术价值,体现了对传统技艺的尊重与传承。正如学校校长所说:“劳动教育不仅是技能的学习,更是情感、文化与责任的综合教育。”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校长在谈及劳动教育时多次强调,劳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更注重培养其责任意识与家国情怀。无论是学生在“行知农场”中挥洒汗水,还是在劳动技能大赛中磨砺技艺,他们收获的不只是果实与奖项,更是做人做事的准则与信念。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劳动教育不再是单一的课程内容,而是教育的生命力所在。通过劳动教育,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均得到显著提升。在汗水的浇灌下,一代代学子在劳动中收获智慧、在耕耘中培育品格,让学校知行合一的教育理想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教师发展

  着力构筑人才培养高地

  高水平师资力量是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每年从教育部门直属高校招收免费师范生和研究生10余名,通过“青蓝工程”打造“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培养模式,帮助青年教师迅速融入教学工作,提升职业归属感和自豪感。学校目前已形成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老有带头、中有骨干、青有新秀,为教育教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师训处主任石宝海介绍,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建立了完善的培养机制。新教师入职后,学校通过“师徒结对”安排资深教师提供业务与管理指导服务,并以德艺讲堂、专题培训等形式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难题。石宝海举例说:“年轻教师不清楚如何和学生、家长交流沟通时,学校会请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开展专题培训。”此外,学校积极开展“幸福教师”工程,关注年轻教师的生活需求,通过团建、比赛、活动增强教师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同时,为帮助教师缓解工作压力,学校还配备专属健身房和心理咨询室,开设八段锦课程和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石宝海表示:“学校真正把‘人’放在心上,让每名教师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正全力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育质量好”的教师队伍。在现有一线教师中,91人具备研究生学历,20余人次先后获评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齐鲁名师等,形成了一批名师、骨干教师引领学校发展的新格局。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助力学校迈向更高水平,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十一载砥砺奋进,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已发展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优质高中。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百余项荣誉。在“正和”文化引领下,学校培养了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子,多年荣获“清华大学生源中学”称号,被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认定为优质生源基地。

  学校怀揣“博学敦行,厚德致远”的教育信念,正以青春之姿迈向高质量发展之境。未来,学校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将继续用“正和”文化为教育赋能,用劳动教育延续“耕读传家”的智慧,播撒希望的种子,书写更加绚烂的华章!

  (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校长 李环)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12深耕教育教学 绘就“五育”融合新篇章 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校长 李环2024-12-04 ——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高质量发展之路 2 2024年12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