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数字化制造现代产业学院作为首批国家现代产业学院,依托机械工程学院,紧密结合浙江经济发展,依托产学研优势,牵头建立5个地方研究院,对接产业集群,与50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是浙江省智能制造产业联盟牵头单位。自立项建设以来,数字化制造产业学院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共建企业深度参与的“高端装备的多能场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提供覆盖叶片产品制造全过程的“设计仿真—制造—价值提升—检测—仓储”的沉浸式生产实训系统,为学生在校内提供设计、加工、检测、物流管理和数字孪生等全流程的综合工程能力沉浸式训练场景。在打造实习实训基地方面,数字化制造产业学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成效显著。 探索产教融合模式 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以地方研究院为纽带,形成了产业集群出题、政府部门助题、研究院接题、师生解题的产教融合模式。数字化制造产业学院对接5个典型的浙江省高端装备和关键基础件制造业产业集群,以5个地方研究院(台州研究院、新昌研究院、嵊州市浙江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余杭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研究院、湖州现代物流装备与技术研究院)为载体,成立5个产业学院分院,分别对接汽车零部件、轴承、减速器、高端装备、物流装备5个产业集群。由产业学院分院负责收集产业集群中企业的技术难题,企业个性化的难题主要用于本科生的项目创新实践,产业集群中的共性问题和前沿问题可分别作为专业型硕士和博士的论文课题,分层分类实施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在本科生的项目创新实践中,学生进驻产业集群,由地方研究院和企业共同提供实习、生活的空间与经费。产业学院派驻学校导师,企业安排企业导师,在双方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基于项目开展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同时,围绕培养产业集群急需的复合创新型企业现场工程师和研发工程师的目标,构建与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产业学院采用“2+1+1”的培养方式,建立了多层次模块化课程体系。前两年与机械类本科等同培养,即第一年学习大类通识课程,第二年学习学科基础课程,第三、四年主要开展基于工程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首先,强化数字化制造专业课程,包含设计、制造、控制、管理、信息和创新六大模块;其次,再学习产业特色课程;再其次,在校内开展以质量、成本为目标,以典型关键基础件为对象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制造实习;最后,进入产业集群开展企业项目创新实践。在4年的学习安排中,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实现从基础工程能力到综合工程能力,再到工程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创建产业育人平台 融合贯通人才培养 数字化制造产业学院构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产业联盟有机融合的大平台,实现了教育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三链”深度融合。目前,获批杭州市产教融合示范城市项目“高端装备的多能场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浙江省“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平台”和“智能制造产教融合联盟”。“高端装备的多能场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已经建成贯穿产品制造全生命周期的“设计仿真—制造—价值提升—检测—仓储”的沉浸式生产实训系统,以制造达到企业产品合格标准的复杂曲面的叶片为目标,以质量和成本为约束,为学生在校内提供全流程的综合工程能力训练。“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平台”则定位于产业学院后方的科技创新,对产业集群中需要集中力量解决的难题,由平台的四大中心负责进行研发和创新,为工作在产业集群一线的导师和企业提供支持。产业学院牵头的“智能制造产教融合联盟”联合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与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机电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了“专业、行业、企业”的“三业”贯通,拟在未来尝试建立“中职—高职—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完整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链。数字化制造产业学院已有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机械类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依托地方研究院和龙头企业,与50余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建成全产业链的集设计仿真、自动化生产、自动化检测于一体的一万平方米的多能场智能制造全流程多维度创新实训平台。产业学院将进一步在高端装备、精密制造、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建立多岗位实习基地30家。 打造校企合作课程 探索人才特色发展 数字化制造产业学院的建设运行已形成了一整套“多元化课程+产业特色课程+沉浸式实习+开放式创新”的复合创新型制造业数字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以地方产业分院为依托,建立了多个“地方研究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联盟+产教融合平台”的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的“三链”融合平台,形成了以创新项目为载体,产业集群、政府部门、研究院、师生多方协同机制。产教融合平台已建设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5个地方研究院、10余个地方技术转移中心以及50余个校企联合研发中心,与200余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覆盖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和工业工程3个国家一流专业。在此基础上,产业学院积极与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打造校企共建的产业特色课程,产业学院通过“行业精英进校园”计划,聘请一批产业集群的课程特聘教授担任课程教师。企业与学院签署深度产教融合协议,学院教师在企业拜师学艺,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在企业现场定点培训3个月以上,提升工程实践能力,且需通过校企双方的实践能力考核。以“汽轮机设计与制造”课程的教学为例,该课程由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和学院的教师集体备课、集体实践、共同合作完成。学院教师上课前,均经过企业现场实践与考核。课程实施时,汽轮机的原理部分由企业教师授课,设计仿真部分由校企双方教师共同授课,制造部分由企业教师在企业现场授课,叶片的后处理工艺由企业教师授课。学院根据学生选择的产业特色课程,选择相应的产业集群开展后续的项目创新实践,促进学生特色发展。 未来,数字化制造产业学院继续充分发挥学校、地方、行业和企业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高效协同作用,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快技术资源迭代升级,将“产、学、研、转、创、用”一体化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提升学院的工程教育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助力浙江省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张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