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5 星期一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
坚持“三聚焦三融合” 建强青年人才队伍

  近年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坚持“三聚焦三融合”人才工作思路,推动青年人才存量、增量、质量“三量”齐升,为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聚焦分类发展,融合“成才链”助力激发人才潜力

  学校坚持实施“三坚持三分类”发展模式,采取分类评价、分类考核、分类奖励等形式释放各类青年人才能量。

  (一)坚持精准施策,分类评价打通晋升通道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建立分类评价制度体系,牵住职称改革“牛鼻子”,设置直聘、优推和正常申报等多元聘用方式,打通优秀青年人才晋升绿色通道。聚焦青年人才分类分层多元化发展,建立教学、科研、学科等7个维度评价要素衡量体系,有效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围绕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推行岗位动态管理,明确“优秀人才优先晋升”“不合格降低岗位等级”等内容,先后开展3轮全员聘用考核工作,为青年人才提供成长平台和发展机会。

  (二)坚持精细划分,分类考核优化发展路径

  坚持“共性考核”与“个性考核”相结合,从教学、科研、学科等5个方面细化考核共性指标,通过“定量+定性”相结合等方式,对青年人才开展分级、分类、分岗等差异化考核。坚持“鼓励优秀”与“督促提升”相结合,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对考核优秀、业绩突出、潜力较强的青年人才,在职称聘任、人才申报、资源分配等方面优先考虑;对考核不合格人员启动问责机制,对照协议任务目标,逐条逐项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期限,促进人才履职尽责、主动作为。

  (三)坚持精确配置,分类奖励激发人才活力

  坚持“差异分配+重点奖励”模式,实行宽带薪酬体系,统筹运用年度考核、专项考核、期满考核等模式,基于考核结果调整职级薪酬;突出质量与创新导向,设立单项奖,重点奖励在科研项目、科研奖励、教学改革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人才。坚持“集体奖励+个人奖励”相结合,建立分层分类动态绩效分配机制,通过“总量控制+自主分配”等方式优化校院两级奖励分配机制;落实“山二医人才20条”等规定,加大科研项目、人才项目等资金匹配力度,真正让优秀青年人才在工作中受激励、得实惠。

  聚焦能力提升,融合“育才链”推动人才持续发力

  学校坚持政治引领强思想、构建培育体系提能力、搭建交流平台拓视野,着力打造高素质青年人才队伍。

  (一)坚持党管人才,聚焦政治思想“发力点”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构建“以学校党委为统领、以学院党委为主体、以基层党组织为抓手”三级人才工作新格局,积极引导青年人才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全面推进党建工作和青年人才工作的深度融合。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以全国、山东省“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为载体,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营造各级党组织持续创优、青年党员人才竞相争先的良好氛围。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5个、山东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3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3个。

  (二)坚持“四个面向”,擘绘科研创新“提质线”

  围绕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搭建教师出国(境)访学进修广阔平台,设立海外师资培训基地、海外人才工作站等,先后与20余个国家60余所院校建立师资培养校际合作关系。实施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优先支持100名青年人才赴国内外名校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提升科研水平。实施科研成果奖培育计划,通过聘请指导专家、组建培育团队、保障专项资金等措施开展有组织科研,为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提供广阔平台。2名青年教师获批山东省海外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三)坚持立德树人,拓展教书育人“实效面”

  实施“青年人才大先生”培育计划,坚持师德师能同时抓,依托岗前培训、教师节、医师节等活动节点,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学习、聆听英雄事迹、观看教师原创话剧《别无选择》等活动,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体系。依托教师发展中心,通过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教学研讨等方式,构建校、院、教研室三级联动培训模式,搭建智慧教学培训课程400余门,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获得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3项、山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3项。

  聚焦作用发挥,融合“用才链”鼓励人才展现风采

  学校坚持用好人才团队、创新平台、校企共建三大平台优势,为青年创新人才作用发挥“铺路搭桥”。

  (一)激励组建人才团队,发挥青年人才聚合作用

  打造“新优势”,实现各类人才优势互补。学校围绕学科定位,分学科规划矩阵式人才团队。实施青年人才团队引育计划,制定高水平人才团队引进办法和配套措施,强化团队成员交叉协同、优势互补,先后打造省级青年创新引育团队15个、青年科技创新团队28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围绕优势学科,进一步凝练团队研究方向,鼓励和支持团队协同攻关科学技术,强化青年人才学术创新能力。近两年,青年教师获批国家项目31项,其中面上项目2项。

  (二)帮助搭建创新平台,发挥青年人才共振作用

  打造“新高地”,实现人才平台同频共振。加大资金投入打造高质量科研创新平台,依托现有的两个山东省高校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特色项目和两个山东省高等学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计划投资3亿余元建设4.6万平方米医药协同产教融合实训中心。围绕打造人才学科高地,整合潍坊市优质医疗资源,打造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创新平台,推动软骨修复等4项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研究进展。

  (三)创新推进校企共建,发挥青年人才融合作用

  打造“新融合”,实现人才企业“双向奔赴”。着力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人才流动机制,探索实施人才学校、企业“双落户”制度促进人才深度融合,先后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7个。实施“青年人才进企业”行动计划,聚焦“人才创新需求+企业转化需求”,灵活采取企业挂职、项目合作、离岗创业等6种方式,鼓励人才走出校门创新创业,促进研发成果走出实验室实现人才和企业共赢。联合申请的“HW-N2001注射液”创新药获国家药监部门批准,获得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西洋参稀有皂苷项目实现产业化并投入市场销售。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基于大学教师发展的绩效评价模型建构研究”[课题编号:2023YB003]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课题“数字化转型下医学院校人才引育模式构建:基于多尺度决策模型”[课题编号:RCZWH2525]阶段性成果)

  (裴建廷 于兆锋 尹呈良)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08坚持“三聚焦三融合” 建强青年人才队伍 裴建廷 于兆锋 尹呈良2024-11-25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 2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