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2 星期五
砺少年之志 筑强国之梦
——山东省枣庄市立新小学构建国防课程体系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枣庄市立新小学以培育“有志气、有底气、有骨气”的少年为目标,以国防教育为核心,围绕“知识课程+实践课程”两条主线,构建“1+N”融合课程群、“知国·爱国·强国”活动课程和“筑梦·兴国”拓展课程“三位一体”的国防教育课程模式。

  环境熏陶,创建国防教育空间

  作为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立新小学致力于打造全方位、多层次、体验式的国防教育课程。学校创造性地改造空间,建造了一条全方位、立体式的军事知识长廊。

  军事知识长廊是知识性课程的主要载体,布置了“孙子兵法”“古代冷兵器”“当代英模”“国之重器”等多个主题的图片资料和实物展,展出面积达2000平方米。学校设有攀爬垂降、障碍穿越等体能、技能训练设施,四周围墙被战地迷彩伪装网所覆盖,军事氛围浓厚,障碍翻越、军姿列队、军体操等军体课、武术课在这里开展,深受学生喜爱。双线并行的国防教育空间将实践性课程和知识性课程有机融合,让国防教育寓教于乐,实现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国防教育目标。

  三科融合,构建国防教育课程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立新小学构建了一套以国防教育为核心,国防课程和国家课程相融合的“1+N”国防教育融合课程群。“1”即国防,“N”是围绕国防课程融合拓展的体育、美术和信息技术等国家课程。

  围绕“国防”核心,学校充分挖掘体育、美术和信息技术等国家课程中的国防教育内容,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融合,形成了集军姿队列、攀爬格斗等军事训练项目于一体的“1+体育”军事训练课程,以武器剪纸、武器泥塑等为主的“1+美术”军事手工制作课程和以人工智能为突破点的虚拟仿真国防科技体验、小制作、机器人制作等“1+科学技术”国防科技课程等。

  围绕争当“国防小卫士”中心目标,立新小学实行三科互融、累计进阶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如,以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为模型,分别制作了从神舟一号到十九号的重要飞船模型勋章,根据每一节课的表现以飞船勋章为奖励,获得2个初级勋章即可兑换1个高级勋章,作为期末评选“国防小卫士”的主要依据。持续性的过程评价,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健康与快乐,更在参与中增强了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感。

  “三位一体”,创新国防教育路径

  依托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月”,学校通过构建“知国、爱国、报国”“三位一体”的国防教育模式,为学生们打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意义深远的国防教育活动。

  “知国”环节,学校精心组织了每学期3次的主题国防知识竞赛,内容涵盖国防历史、军事科技、国际形势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学生通过竞赛,深入了解国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校因此先后荣获枣庄市国防知识竞赛一等奖、山东省国防知识竞赛一等奖。

  “爱国”环节,学校成立“国防小卫士”宣传队,每学期宣讲一个“国防故事”、播放一部国防宣传片、推荐一本国防书籍,将国防精神融入学生们的学习与生活中。

  “报国”环节,学生们通过学习基本军事技能和国防知识,并参加相关训练,不仅锻炼了身体素质,更培养了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多方联动,拓宽国防教育边界

  在拓展课程方面,学校与国防教育基地和模拟竞技训练场等开展合作,努力拓宽国防教育边界。

  参观军营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次直观且生动的国防教育体验,穿上军装,走进军营,叠军被、站军姿、唱军歌等活动让学生沉浸式体验了军队生活。“保家卫国少年梦 古滕古韵家乡情”国防教育基地研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亲身、实地感受了祖国国防的强大。模拟竞技训练场供高年级学生进行实战军事演练,在竞技场中学生要学习战术手语、打靶射击、炮弹实操、实战演练,在“枪林弹雨”中增强国防观念和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

  目前,已经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等十余项国家荣誉的枣庄市立新小学,正努力将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品牌擦得更亮,将国防教育工作做深做实。

  (吴松 马莎 孙卓志)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11砺少年之志 筑强国之梦 吴松 马莎 孙卓志2024-11-22 ——山东省枣庄市立新小学构建国防课程体系 2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