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街第一小学沈北分校(以下简称“南京一校沈北分校”)创立于2020年,是沈北地区引进的一所公立学校。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较强,依托南京街第一小学构建了多元特色教育平台,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学校作为沈阳市幼小衔接试点学校,立足教育教学实际,从目标、机制、资源、路径等方面出发,基于管理优势和儿童立场,创新构建了双向融合机制下幼小衔接课程,有效促进了儿童的健康成长。 创新教育理念,开展联合教研 南京一校沈北分校是沈阳市幼小衔接试点学校,学校及其附属幼儿园实现两校办学一体化,场地相连,学段贯通。为此,学校立足教育教学实际,提出了“双向融合·一步衔接”的教育理念。 “双向融合”是指园校以“共享”理念为核心,改变幼小教育分离现状,在幼儿园大班及小学一年级上学期,从学生互动、教师共研、场地共享、课程共构等方面,统整师资优势、场地优势、课程优势,相互交融渗透而形成的一种教学共同体。“一步衔接”的“一”是指园校管理整体推进下的“四个一”,即办学一体、师资一套、环境一脉、活动一贯。“一步”是儿童眼中从本园到小学跨一步就能到达的距离,既寓意着儿童轻松、自然的入学状态,更是指园校基于儿童发展的自然连续性,脚踏实地探索科学幼小衔接的步伐。 为构建双向融合机制下幼小衔接课程,学校采取了分阶段实施的策略。首先,根据2021年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即课程开发要关注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帮助儿童做好身心全面准备和适应;关注儿童发展的可持续性,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与能力。课程开发要创新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课程开发要建立联合教研制度保障实施。将幼小衔接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教研计划,推动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制度。其次,学校成立了“小精灵”入学适应周课程开发小组,与幼儿园建立了双向融合教研机制,定期开展幼小衔接专题教研活动,涵盖课堂教学、常规训练、座谈访问、课堂交互及体验等内容。在双向融合机制下的教研活动中,教师们逐渐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小学课程标准是一脉相承的。幼儿园和小学要相互配合,找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学习方式的异同点,明确活动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从而使孩子更好地成长发展。 顶层设计课程,促进习惯养成 双向融合机制下幼小衔接课程主要关注一年级新生在入学时面临的真实困难和教师在新生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旨在帮助一年级新生平稳衔接、顺利过渡,实现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南京一校沈北分校“小精灵”入学适应周课程,聚焦“走进校园”“习惯养成”“展示自我”“奠基未来”四大板块,使幼小衔接真正“衔”得住、“接”得稳。 首先,学校顶层设计规划课程,以“用真善美润泽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为理念,以“内透灵秀,外显灵气”为育人目标,自主研发了7天入学适应周“小精灵”课程,建立了课程图谱和课程结构,主要包括玩出好习惯小使者课程、玩出好教养小绅士课程、玩出好身体小健将课程等。其次,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在暑期即开展了“小精灵”课程专题培训——入学适应周:常规训练课程。课程包括亲亲新校园、抱抱新朋友、好习惯伴我行、学会新技能、我爱一年级等主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鼓励教师以“绘本”为支点,设计开展衔接课程,如“交新朋友,排排坐”“一年级我准备好了”“读书真快乐”等,图文并茂的绘本为一年级新生提升认知、养成良好习惯架起桥梁,使学生在无痕的教育中养成良好习惯,在故事的时光里,师生关系日渐亲密,学生的观察能力、倾听习惯和表达能力不断提升。同时注重体验,以“打卡校园”为主题设计延展了一系列游戏化、体验式、有层次的活动,包括:打卡教室,说说新身份,认识新同学;打卡图书馆,分享绘本故事,熟悉校园场馆;打卡音乐厅,聆听校歌,感知校训;打卡开心农场,和教师一起为向日葵浇水,爱护校园等,充分调动学生亲身体验的积极性,实现幼小无痕衔接。再其次,设计了“‘小精灵’评价表”,通过“课程成果汇报展”活动,复盘总结,完善课程设计,同时聚焦班级特色,每个班级制定了独一无二的发展路径,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古诗词经典诵读、“飞花令”成语积累、国学吟诵等,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创设双向融合机制下幼小衔接课程,缓解了家长的焦虑,对学校的认同感迅速提升。让教师能够站在儿童视角,采用适应幼儿的游戏化、生活化情境教学渗透习惯养成教育,有利于将儿童视角的教育思想延伸到实践中。让学校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帮助一年级新生平稳过渡、自然延伸的衔接范式。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多元路径,顺应儿童天性,让儿童在“玩”中实现健康快乐成长。 (沈阳市和平区南京街第一小学沈北分校副校长 刘莉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