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9 星期二
智慧“新农人”这样培养
——以嘉兴职院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创新探索为例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学院师生在智慧农业基地开展“分阶段—多场景—个性化”的“农业物联网技术”课程教学。 资料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培养胜任现代农村农业发展的人才是涉农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责。新时期,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更加注重科技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产业链条延伸,更加注重数字化赋能,如何深度融合“四链”,以产业链为根本、以教育链为纽带、以人才链为核心、以创新链为驱动,成为涉农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职业教育与社会的适应性、满意度和贡献度的新方向和新路径。

  为此,笔者所在的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以新农科建设为契机,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专业能力提升为核心,以“云物大智”为技术牵引,以“智农、爱农、强农”为职业精神引领,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对接岗位需求探索实施思政引领与智能技术相结合、专业特点与创新创业相结合、校内教学与企业教学相结合的“三融三结合”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育“精技术、会管理、有创新、能创业”的智慧“新农人”。

  以链建群,组建高水平专业群

  新质生产力的“新”,主要体现在区别于传统生产力,它以科学技术为手段,聚焦于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未来产业和现代化产业。强调生产在依靠科技手段、数字技术和创新赋能后达到生产提质增效。结合马克思主义对生产力的理论解释和时代背景,新质生产力更注重新发展理念,更注重创新,更注重数字化。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和农业科技的现代化。因此,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支撑,如现代作物育种离不开现代生物技术,智慧农业离不开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产品电商离不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现代农业与未来农业是农业技术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高度融合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这就对职业院校现代农业专业群形态以及内核、模式等内涵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建设应融入数字智能、绿色低碳、技术集群发展理念,强化教学手段数字化改革与人才培养信息化素养提升。

  为此,笔者所在学校以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学校充分考虑嘉兴作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地、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农村率先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迭代升级,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亟须培养一大批具有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和高技能水平的乡村振兴新农人的现实情况和需求,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区域内农业行业发展趋势和开展访企拓岗专题活动,锚定集约规模农业聚集区和特色品牌农产品等优势产业链,围绕产业链生产、质控、营销三大环节,以园艺技术专业为引领,以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为主线,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为拓展延伸,面向经营管理、生产研发、农技服务等现代农业岗位群组建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同时,发挥企业岗位群和教学专业群“资源共享、协同共进”效应,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嘉兴高质量发展提供匹配有效的人才支撑。

  融合“四链”,创新专业群建设路径

  产业链既是“四链”的起点,也是闭环的终点;人才链既是创新的要素,也是技术的载体,是对接产业与教育的桥梁和纽带;产业对人才提出需求,人才对教育提出指引。因此,专业群的发展要紧扣“四链”融合,以产业为根本,以人才为支撑,以创新为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匹配产业发展需求。

  首先,对接产业链,构建产教融合新体系。一是制定产教融合发展规划。结合现代农业产业链的需求,制定现代农业专业群产教融合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路径和措施。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机制纳入规划中,确保专业群建设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二是打造“四方联动”产教融合平台。联合政府、学校、行业协会、企业,通过产学研政四方联动,建设现代农业产教联合体、现代农业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等产教融合平台,以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牵引,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形成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典型案例。三是构建“1+N”现代农业产业学院。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依托嘉兴市五县两区的农业经济开发区、农业高新区等高端农业产业平台,与当地政府合作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学院,与浙江嘉莓等高新技术企业合作育人,合作攻关技术,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其次,强化教育链,提供产业发展新技术。一是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与现代农业企业建立人才供需对接机制,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通过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等方式,促进人才在产业链上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二是强化专业群内部协同。加强专业群内部各专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专业群的整体竞争力。通过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教学资源、开展联合科研等方式,推动专业群内部深度融合。三是强化人才数字技能培养。加大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农业装备技术课程教学。加大“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大数据”等课程体系建设,开发数字教材,新建实训基地,组建数字农业教学创新团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AI、虚拟仿真实验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全方位推动农业数字化人才培育。

  最后,贯穿创新链,驱动产业发展新活力。一是构建创新型育人体系。实施课程与教学内容创新,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增加跨学科、综合性、创新性的课程内容。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趋势,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前沿保持同步。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推广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案例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二是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对接先进生产技术,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跨专业、跨产业、校企共同组建智慧农业技术团队、产品营销团队等,建立定期下企业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提升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水平。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多方合作育人,通过学徒制等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学生在校期间就可接触到真实的产业环境和项目实践,实现人才培养的全程化、实战化和个性化。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构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评价。通过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成果。对在创新创业、科研攻关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学生和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通过设立奖学金、创新创业基金等方式,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到创新创业和科研工作中去。

  (作者单位系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系浙江省教育规划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专项课题[2024JCD021]研究成果)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职教周刊·教改探索 07智慧“新农人”这样培养 卢晓慧2024-11-19 ——以嘉兴职院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创新探索为例 2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