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坚持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应用研究为主体,强化产、学、研、政协同创新,积极服务地方社会文化建设,推进了四川省和西部地区美学与美育研究的新发展。 传承美学思想 以学促研、项目推进 四川师范大学校训中的“尚美”反映了学校重美育的教育理念,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为四川师范大学美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以美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心理与审美价值观。中心皮朝纲先生的《禅宗音乐美学著述研究》系统探讨了禅宗音乐美学开启的审美化生存方式及独特的审美心理,被学界同行评价为是目前国内禅宗音乐美学的首部专史性著作;钟仕伦先生的《南北文化与美学思潮》以地域文化对审美心理的影响来阐释我国南北文化的差异性与审美性,将自然地理环境纳入审美意识研究领域;教授刘敏的《天道与人心:道教文化与中国小说传统》对宗教美学与文艺美学进行交叉学科的学术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在美学领域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作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依托省社科基金,成功扶持了大量美学与美育科研项目,先后成功立项了“艺术高校‘美育+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艺术歌曲历史传承与审美嬗变研究”“中国诗电影的空间意象审美研究”等一系列学校美育与文艺美学的学术科研项目,促进了高校美育的研究发展,并关注到中国传统艺术美学与当下文艺美学思潮。四川师范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其在西部地区美学和美育领域的引导作用,关注到巴渝地区非遗文化的传承美学价值,通过对“新时代地方师范院校非遗美育知识、路径与机制研究”“非遗视域下阆中丝毯美学价值及传承路径研究”“攀枝花迤沙拉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乡建融合研究”等非遗文化项目的扶持与指导,推动巴渝地区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创新。 推进美育工作 由美向善、启智润心 美育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要求,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势在必行,培养时代新人之任刻不容缓。四川师范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教授毛娟主导创建了“美育导论”智慧课程,该课程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指导思想,将“做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要求细化为对当代青年正确的审美观与人生观的引导和教化。对标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落实“美育”在“五育”并举中的重要价值与意义,促进美育对学生的全方位浸润滋养。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坚持“以美引善,升华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导真,拓展学生的认知边界”“以美怡情,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充分挖掘学生的审美潜能,鼓励学生将对美的向往外化于道德之行,提升审美感受力,养成道德人格。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将“美”作为一堂“大思政课”,启智润心,使学生不仅能够“知美育”,更能以丰厚的感性“懂美育”“行美育”“做美人”。美育既在学生心内,又践于行,自觉自愿地履行时代新人之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心还积极与元培学堂、成都爱之书公益服务中心、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等社会公益组织合作,将美学与美育的思想推向社会、推向更广阔的领域,推进美育思想的普及与发展。 共建地域美学 建言献策、共建四川 四川师范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要人员大多是成都市城市管理美学智库和成都现当代城市美学研究院学术委员、研究员,他们立足于四川本土文化,为成都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建言献策。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以城市美学的视角建议成都城市文化建设应从文明的延续性着眼,从诗歌成都、绘画成都、语言成都、工巧成都、商贸成都、饮食成都的角度,赋予城市建筑、公共空间、旅游项目、文创产品更深厚、更独特的内涵。中心指出,城市文化建设一方面应强调“只有一个成都”的独特性,金沙、三星堆、三国文化、杜甫草堂等都是成都的代表名片,要突出“大美之城”中“和而不同”的“不同”,才不至于让城市之美沦为千篇一律的符号;另一方面,“同一个精神家园”,无论是杜甫精神中的社会良知与人文关怀,还是三星堆文化中的生命意识,抑或是成都市井生活的悠然容与,都是人们追求的精神世界与心灵之所,是成都之美的文化底蕴。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在深耕中西方美学研究理论的同时,还将美学精神与美学思维践行于城市文化建设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成就和结合。 (张晶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