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9 星期二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协同推进粮食经济领域人才培养

  河南工业大学是一所粮食类院校,始建于1956年。经济贸易学院较早培养粮食经济方向的应用型人才,历经多年的发展,学院坚持“经济底色+粮食特色”的发展理念,以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目标,以平台、团队、项目、创新创业为载体,不断完善协同育人模式,积极探索硕士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强化学科引领 发挥学科团队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

  学院强化学科建设龙头地位,加快推进学科专业数智化改造,带动高层次人才培养。历经多年的实践,形成了“学科方向引领+科研团队提质+人才培养”的上下贯通、有组织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学院先后成立了粮食经济、数字经济、世界经济、农业经济、数字金融5个学科团队,通过完善多元化的奖励机制,建立研究生导师团队,发挥学科团队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学科团队成员先后获批国家社科基金17项,并以此为重要载体,指导研究生发表SCI、SSCI、CSSCI等高水平论文12篇,多名学生获得河南省大学生“创新之星”、河南省文明学生等荣誉称号。

  围绕粮食产业链谋篇布局 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

  学院依托河南工业大学多年积淀形成的粮食全产业链学科群优势,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坚持在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产业经济学等经济学主流方向培养人才的同时,围绕粮食产业链的重大现实需求,不断强化粮食经济特色方向的人才培养。依托学院现有的国家级别科研平台——中国粮食物流研究培训中心,省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粮食产业大数据智能决策实验室以及厅级平台——粮食经济研究中心、粮食和物资储备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资源,引导学生进团队、进平台、进课题。此外,学院还建成粮食大数据中心,服务师生科研工作,充分发挥了学科平台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支撑作用。近年来,学院累计获评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8篇,考取国内“双一流”高校研究生7名,为粮食行业、政府部门输送了大量粮食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 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

  学院农业管理、金融等专业型学位授权点围绕粮食经济特色,近年来在专硕培养中注重实践能力提升,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一平台、两协同、三保障”的培养模式。“一平台”是指以学院建设的农业类科技小院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平台,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平台地位。“两协同”是指“课内+课外”协同改革:课内,注重案例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围绕农业强国建设,建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尤其将粮食安全、粮食加工、粮食物流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案例课程,提高课程教学水平;课外,注重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贯穿“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的实践教学全过程,针对粮食产业、地方企业的需求,依托学科特色,构建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机制。“三保障”是指“科研支撑+师资队伍能力提升+教学质量保障”,形成了科研引领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打造了全方位的科研教育平台,形成了具有河南工业大学特色的良性互动的“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双导师制度。此外,还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强国建设,从基础设施体系、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构建了多元化、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10年来,农业管理、金融等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共招生300余名,获评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7人考取公务员,3人考取博士研究生。

  以科技创新为着力点 提高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

  面向粮食行业和市场需求,学院组织研究生参加创新创业各类比赛、实训活动,历经多年的发展,探索形成了科研与实践融合的创新模式,着力抓好科研团队的资源整合与转化工作。坚持以教师科研厚植创新创业发展底蕴,打造“双周论坛”“青年骨干教师论坛”,开展“科技小院”调研、社科基金论证等有组织科研,结合粮食行业发展需求,将科研项目转化为创新创业项目题材,在2023年创新比赛中入围河南省赛的6件作品,全部源自教师科研项目。此外,学院坚持以学生实践活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学院连续多年在“挑战杯”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别奖项。

  (本文系2023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生教育类]“农业强国战略下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3SJGLX039Y]和2025年度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项目“粮食经济与低碳发展”[项目编号:2025-CXTD-08]阶段性成果)

  (李文启 郭鹏)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11协同推进粮食经济领域人才培养 李文启 郭鹏2024-10-29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2 2024年10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