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中国民航大学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勇担职责使命,深入推进学校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民航大学。 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思政引领力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党的全面领导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构建完善“一融两高两大五抓六要”党建工作体系,常态化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铸魂育人,深化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建立“1+1+1”理论学习模式。加强“讲政治、讲学习、讲团结、讲担当、讲廉洁”的“五讲型”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选优配强优秀干部,不断提升干部队伍建设成效。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两个教工党支部获得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设立教师“立德树人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大大提升。 学校持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健全“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抓实忠诚教育,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轮驱动”,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工作模式创新、育人平台建设,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了新时代民航院校“1232”“大思政”教育体系。着力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锻造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不断丰富完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扎实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基础,深化群团组织建设,一体推进党风、校风、教风、学风、作风“五风”建设,学校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融合发展,提升优质人才竞争力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教育变革、科技发展归根结底还是靠人才。“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构筑人才竞争优势。”要求高校充分注重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用高标准与高质量,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支撑。 学校党委明确立足民航、服务社会、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民航大学的总体目标,部署了“学科引领、特色发展、创新驱动、开放办学”四大战略,建立了校院两级“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体系。加强学科内涵建设,进一步完善“顶尖安全、一流交通、知名航宇、精品信息、交叉理学、特色文管”学科发展生态体系,进一步理顺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充分发挥特色和优势学科的引领作用,调整优化本科专业布局,改造传统专业、培育新兴专业,深化专业内涵发展,提升复合型人才培养水平。 学校围绕发挥人才队伍在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强化师德师风教育,以提升人才队伍建设质量为目标,重塑治理架构,从“学校—学院”的平面架构转变为“学校—学院—研究院”的立体架构,设立不同类型岗位,并根据教师的专长和岗位需求进行分类培养和评价,实现教师分类发展,促进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建立“院—院”协同绩效考核和科研成果共享机制,推动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引导学院与研究院围绕学校的总体战略目标协同作战,实现“资源围着目标转”;设立“分类卓越”的职称评价标准,引导建立“三个若干”人才队伍,以头雁领航激活群雁效应,全面提升师资队伍能级,构建起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始终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国际化人才,全面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人才工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创新卓越人才培养模式,规划支撑传统产业的应用型工程师、壮大新兴产业的研究型工程师和培育未来产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路径,从而适应民航运输业和航空制造业深度融合、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完善“多层次、多类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有力保障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基础地位。 强化有组织科研,培育强大科技支撑力 高校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学校持续落实科研领域“放管服”,积极开展有组织科研管理改革,聚焦重点产业和行业需求,学校直面国家战略需求和民航业科技创新变革,聚焦可持续航空燃料、国产大飞机运维、低空经济等重大工程,以培育发展民航新质生产力为核心,以与支撑民机制造业的学科体系互补的视角为出发点,以突出民航运输业特色为落脚点,持续提供服务党和国家决策、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中航大方案”。 学校按照国际发展趋势、国家战略需求、民航强国必争、基础积累厚重的原则,以“五纵一横一园一院”为依托,重点围绕智慧民航发展“十大科学问题、十大工程问题、十大应用领域瓶颈问题”,筹划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逐步形成民航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着力解决民航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不断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积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精准对接。学校积极推进已纳入天开高教科创园“一核两翼多点”空间发展布局的大学科技园建设,积极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将高校智力资源与社会优势资源有效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发力推进可持续航空燃料、国产大飞机运维、城市空中交通等重大工程落地,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优化民生保障力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建设教育强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学校着力打造优质教育环境,大兴民航科技创新基地项目、可持续航空燃料技术研究平台项目、宁河校区二期工程项目相继建设,智慧校园、智慧云桌面、IOC智慧中心等新型教育教学生态系统推广应用,多校区办学模式有效运行,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围绕师生关切的学习生活问题,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监管,有效保障服务质量,严格管控食堂菜价、校园商品价格,引进知名商业服务品牌入驻校园,营造“便利校园”商贸环境,持续推进民生保障工作,顺利完成学校供暖改造。成立“平安民航”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建设,落实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责任制,加强隐患排查治理,规范执行校领导双校区值班制度。启动建设校园全域标准数据中心,实现师生授权移动终端无感知访问校内资源,新版办公信息系统上线运行,行政服务推进师生服务“一网集成、一窗通办、一站通达、一线应答”等便利化举措,服务质效极大提升。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丰富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志愿服务。 深化融合联动,提升社会协同力 “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合作、同向发力,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共同办好教育强国事业。” 学校坚持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一致,落实《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方案》,服务民航重点领域,按照突出行业发展办学定位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校企交流合作,依托行业内的产教联合体,加强与产教联合体内的企业合作,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项目的形式联合开展校企资源库建设。近年来,相继与116家单位签署合作办学协议,鼓励企业教师将真实工程问题引入人才培养,引入114名企业教师指导创新创业项目,获批国家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0余项,与行业企业合作出版《飞机结构有限元分析基础》等教材30余种、编写讲义110种,相关教材主要供机务类、空管类、飞行技术等14个专业使用,其中依托国家一流课程编写的《走进民航》教材,被国内14所知名院校使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学校不断健全完善“三全育人”协同配合工作机制,强化校地联动、校企互动,拓展校地实践育人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各专业积极探索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途径,用科研解决企业面临的技术问题,将研究结果以项目式课程的方式应用到实践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推动开放办学,提高国际影响力 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在国家战略和教育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路径。“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 近年来,中国民航大学全面落实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加强与东盟、中亚国家民航领域合作,与法国、英国、美国、巴西、哈萨克斯坦、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2家国际组织、科研院所和航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召开克兰菲尔德大学专场招聘宣讲会,与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波音公司、空客公司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广纳行业战略性资源。 学校注重突出民航国际化特征,统筹规划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打造“留学中航大”品牌,制定来华留学生鼓励性政策及系列教学管理举措,建设行业特色鲜明的英文授课专业和培训课程,“中国—东盟航空人员飞行运行性能培训项目”被列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互联互通高级别论坛成果清单。与此同时,打造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实施“海外专项引才工程”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工程”,出台教学科研人员因公出国执行学术交流任务实施细则,通过“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和“‘一带一路’创新人才交流”等引进外籍专家38名,系统构建了国际化师资团队,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的国际契合度。系统引进国际教育资源,构建以“德岗规课赛训证”一体化深度融合的民航特色职业教育育人体系,开拓国际引才渠道,巩固拓展学校“朋友圈”,不断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 新征程上,中国民航大学将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形成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机制,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努力为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民航大学党委书记 曹胜利 中国民航大学校长 丁水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