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学院坚持立场坚定、政治可靠、问题导向、靶向精准的原则,聚焦学生思想状况、教师发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效果,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师综合素养、讲清逻辑脉络、教与学统一、知与行统一”五个方面着力,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聚焦学生思想状况 着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开展分阶段、分群体学情调查,从学习的动机、需求、策略、体验、收获等不同维度,运用访谈法、课堂观察法等获取学情信息,全面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求,精准施策开展教学活动,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学习习惯、不同学习层次的学习需求。一是建设和丰富线上课程资源,线上线下相融合,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二是课后组织辅导答疑,每学期开展考研政治公共课辅导答疑,对学生进行精准帮扶。三是推进思政课考核改革,利用智慧树、融智云考等平台,多角度采集学生过程性数据,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聚焦教师发展 着力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确保思政课教师立场坚定、政治可靠。二是提升师德修养,引导思政课教师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做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三是提升教育教学能力,通过集体备课、课前审核、新任教师试讲、青年教师帮扶制、培训讲座、教学研讨、观摩示范课等形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四是强化教科研能力,建立教科研团队,通过团队协作,集思广益,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整体教科研水平。五是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将师德表现、教学能力、教科研成果等方面纳入评价范围,通过学生、同行、专家评价等不同层面,全面客观地评价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聚焦教学内容 讲清楚“道”和“理”的逻辑脉络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一是树立“重科研、强教学”的理念。强化科研支撑教学,不断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增强用学术讲思政、用学术讲道理的能力。二是开展集体学习。组织教师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三是开展集体备课。立足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明晰课程重难点,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详略得当地安排教学内容。 聚焦教学方法创新 着力做到教与学相统一 一是通过思政课教师担任班主任、邀请辅导员加入思政课教学团队等方式,深入学生学习生活,收集学生关注的问题,深入了解不同学段、不同专业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需求与偏好,为高校思政课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提供更加科学、更为精准的现实支撑。二是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入手,将具体的问题理论化,让思政课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期待和需求,让学生对思政课产生更多兴趣。三是探索思政课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路径,将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引入思政课堂,不断提升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应用水平,营造沉浸式、体验式和互动式的教学环境,让历史“动”起来,让理论“活”起来,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学生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聚焦教学效果 着力做到知与行相统一 一是善用“大思政课”,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开展思政课教师对接学院、对接专业、对接专业课教师等“结对子”活动,充分挖掘不同学科专业的育人元素,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二是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让思政课“动”起来、“活”起来,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实践,走进企业社区,切身感受社会、时代的变化。三是加强“大思政课”队伍建设,一方面,推进专职思政课教师、其他课程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等分工协作,加强高校内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掘各类工作主体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思政课特聘、兼职制度,选聘党政干部、先进典型、专家学者等加入思政课教学团队,打造协同配合、全员育人的“大思政课”队伍。 (孙乃龙 田福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