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5 星期五
为托育事业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据媒体报道,为强化托育服务人才供给、提升人才水平,推动托育行业健康发展,北京市多所中高职院校开设了婴幼儿托育服务相关专业,通过专业的学历教育输送人才。北京市卫健委、教委等部门也在通过专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提升在岗从业者素质。

  近年来,我国先后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推动托育行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要从2020年底的1.8个提升至2025年的4.5个。我国托育服务政策法规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服务供给体系逐步建立健全,托育服务工作初见成效。

  当下,托育人才仍存在着较大缺口,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托育需求,制约了托育行业发展。《国务院关于推进托育服务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超过三成的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有送托需求,受行业发展阶段及服务价格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全国实际入托率仅为7.86%,现有托位缺口较大”。加强托育人才的培养培训,助力托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然。

  托育人才培养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条是中高职院校作为托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另外一条路径则是职后技能培训、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如“1+X”婴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育婴员培训、保育师培训等。在政策的持续鼓励下,目前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湖南等多省市都结合各地实际加强了托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例如,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等多所中高职院校开设了婴幼儿托育相关专业,通过学历教育培养托育人才;上海市依托职业院校和开放大学强化对育婴员、保育师等从业人员的职前职后培训;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联合开展“1+X”婴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通过职后培训获得相应资格。系列探索对于增加托育人员的供给、缩小人才缺口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托育人员不仅面临“数量”的挑战,也面临着“质量”的考验。我国托育事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托育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规范。目前市场上的托育机构从业者,大部分来自学前教育专业、护理专业、儿童早期发展等专业领域的人员,通过后期的职业技能培训获得相应的保育师、育婴员资格证书,从而有资质从事保育工作。年龄偏大、学历不高、非专业背景、临时持证上岗等成为这支队伍的潜在标签,参差不齐的人才队伍制约了托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普惠托育服务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托育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质量是托育机构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影响婴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如何更好培养培训托育人才、提高从业者素质、满足社会的需求,需要系统谋划。

  加强职前培养和职后融通一体化建设。托育人才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割裂制约了托育人才队伍建设。通常而言,职前培养的系统性、基础性与职后培训的针对性、连贯性相结合,才能形成可持续的专业发展机制。在这一过程中,需凝聚院校、政府、幼儿园、托幼机构合力,在实践教学、专业实习、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形成联动,共同培养出符合行业要求的专业人才。

  创新“托幼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条件的相关院校可以设立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探索早期教育专科与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相衔接的培养模式。还可以开设“0—3岁婴幼儿托育”微专业,如杭州师范大学的微专业依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护理专业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学前教育学和护理学理论为基础,着重学习0—3岁婴幼儿身体发育、心理发展、营养补给、安全照护、感统训练、亲子互动、保育护理等基本知识和能力,为托育事业发展提供专业支持。

  在实践情境中贯穿“教养融通”的托育培训。托育是实践性较强的领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托育人才的培训需依托于实践情境,将“教养融通”渗透在托育教师培养全过程。这就需要院校、医院、卫健委等不同部门协作,在院校,由托育专家对托育人才进行教养资源建设、环境创设、婴幼儿教养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培训;在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对托育人才进行婴幼儿保育、卫生保健、膳食营养的培训。

  建立托育人才队伍标准。目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已经发布了保育师、育婴员、婴幼儿发展引导员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托育人才队伍标准的核心是建立托育教师专业标准以及托育教师教育者的专业标准。规范且统一的托育教师专业标准是建立托育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的前提。同时,优秀的托育人才依赖卓越的托育教师教育者,这对教师教育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他们应具备相应职业道德、教养融通的理念、医教融合的知识和能力、托育理论与实践素养、沟通与反思能力等。简言之,既要具有医学、护理学等跨学科的知识背景,还要具有跨学科的实践能力。

  对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来说,还要努力解决托育行业的职业吸引力的问题。薪资待遇不高、职业晋升渠道窄,是影响托育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原因。对此,要根据托育行业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合理确定从业者的薪酬水平、福利待遇,确保他们的收入能够反映其劳动价值和专业水平,增强从业者的归属感和满意度,从而提高托育行业职业吸引力。同时,参照其他行业的职称评定体系,建立托育行业的职称评定标准和流程,鼓励从业者通过职称评定获得更高的职业地位和待遇,拓展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空间,这也很有必要。

  幼有所育,是最基本的民生期待。加快托育人才培养培训,助力托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群众托育服务需求,不仅有利于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也将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系伊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评论·观察 02为托育事业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马永全2024-10-25 2 2024年10月25日 星期五